Cool视听

Cool audiovisual

在战火中谱写一曲青春颂歌 ——电视剧《烽火硝烟里的青春》观后感

发布日期 : 2024-01-17 点击次数 : 282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如果出生在国家危难、处处弥漫烽火硝烟的抗战时期,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在抗战题材电视剧《烽火硝烟里的青春》中,八路军战士肖云飞、邢燕如、文书怀、蔡秀琴、肖玉屏、周显仁等热血青年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抗日题材影视作品数不胜数,但能成功塑造有血有肉、荡气回肠抗日英雄形象的作品却很难得。《烽火硝烟里的青春》选择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原型,将发生在燕赵大地可歌可泣、广为流传的抗日故事串联起来生动再现。该剧重点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东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日事迹。当时,来自全国各个阶层的知识青年纷纷涌向抗日根据地,用他们的文化知识、热血和生命,在抗日的烽火中,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乐章,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巨大冲击与震撼。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永恒的底色。剧中有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没有浓墨重彩地刻画,却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当年抗战条件的艰苦至极。在第一集中,有志知识青年沙翔带着相机去参加军政干部学校开学仪式,在他拿出相机想要拍照时,警卫员误以为相机是新式武器,冲过来一把将沙翔按住。这个细节在侧面体现出当时的战士们配备武器相对落后,无法分辨出相机和武器的区别。剧中,日军疯狂扫荡,实行“三光政策”,一度使抗日战争陷入困境,各地出现饥荒。聂荣臻司令员下达命令,不许部队在村庄五公里之内挖野菜,要将此范围留给当地百姓。战士肖玉屏、邢燕如等始终谨记八路军再苦再难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的纪律,即便军区粮食紧缺,战士们因饥饿相继病倒,也绝不违反纪律。这段历史的再现让人倍感揪心,也更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共产党人历经艰难险阻,一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1941年1月,日军在冀东抗日根据地制造了灭绝人性的“潘家峪惨案”。剧中再现了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当时,位于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潘家峪原本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喜悦中,却不知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凌晨,沉睡中的潘家峪被日军包围,侵略者用枪将全村1500多人集中在村边大坑中,逼问村民八路军的下落。村民誓死不说,暴虐的日军用机枪凶残地向手无寸铁的村民疯狂扫射……次日,当八路军赶到时,整个村子的人几乎被屠杀殆尽。八路军带着粮食、衣服、药品,挨家挨户地慰问、安抚幸存村民。幸存者中有12名青年参军,坚决加入战斗。

涌动的爱国情怀,彰显着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剧中有许多悲壮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如狼牙山五壮士为了不暴露部队转移路线,在拼尽全力仍难以支撑的紧要关头,毅然纵身跳下悬崖。还有沙翔在狱中写下血书后自尽,邢燕如等战士被捕后饱受折磨,但仍不忘报国之志,甘愿赴死。无数英雄先烈用生命写下爱国的动人诗篇。不忘历史,不负韶华。如今的我们,更应传承好前辈的意志与精神,矢志奋斗、砥砺前行。

                                                            (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