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视听

Cool audiovisual

春风吹落天上声 室内芳菲纷自来————刍谈维也纳音乐会的“新春盛景”

发布日期 : 2020-01-18 点击次数 : 733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纵观全球的新年音乐会,论历史之久远、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者,非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莫属。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由维也纳爱乐乐团于每年的11日,在维也纳乐友协会大楼的金色大厅演奏的定期音乐会。那么,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源于何时?最初提倡者及演出目的是什么?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因何多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该乐团为何成为世界上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的权威演绎者?它在世界音乐史上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这一切,都要从18471231日说起。

 

追溯经典:用音乐传递忠诚和热爱


1894


18941231日晚,维也纳郊区的一个露天舞台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乐队规模虽小,乐手们却表现不俗,指挥更是激情昂扬,他就是后来名扬于世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老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的这场音乐会,从演奏交响乐之父约瑟夫·顿的作品到施科泽的歌曲,再到热烈活泼的圆舞曲、波尔卡……音乐风格从庄严肃穆到轻松欢愉,人们从开始仰慕恭听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乐手变成了伴奏,音乐会变成了万众欢腾的舞会,作品一次又一次被要求加演,欢腾的舞会从夜晚持续到第二天黎明。就是这场音乐会,成为现今维也纳音乐会的起点。


1939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了1939年。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彼时欧战爆发,时局动荡,二战中的德国已将奥地利吞并,乐团内部也出现了诸多纷争。在这个国家与乐团皆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爱乐乐团决心举办一场音乐会,表明在艰难的战争岁月中,维也纳爱乐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依然忠诚于奥地利民族。事实证明,这场音乐会的意义远远超越了音乐本身。


1987


1987年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因为从这一年起,每年都要由不同的指挥家来执棒,开始了音乐会的“年度指挥”时期,结束了之前克劳斯(1941-1954)、威利·博斯科夫斯基(1955-1979)以及洛林·马泽尔(1980-1986)的“连期指挥”时期。


这一年还有女高音歌唱家凯瑟琳·巴特尔的友情客串,为音乐会献上一曲《春之声》,这也是至今为止唯一有独唱演员加盟的新年音乐会。


1999


1999年被称作“约翰·施特劳斯年”。这一年正逢老约翰·施特劳斯逝世150周年,小约翰·施特劳斯逝世100周年,因此该年音乐会的曲目单完全是由这父子二人的作品构成,这也是唯一的、曲目最为“纯粹”的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音乐会录制的CD异常精美,还附有唱片封套,当年在北京外文书店卖出了每张149元的高价,成为每个音乐“发烧友”的心头之好。可惜现在已经绝版,难觅踪影。


2008


2008年是奥地利广播公司通过卫星电视直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第50个年头。在这一年,奥地利广播公司首次在音乐会电视直播信号中加入中国钢琴家郎朗的画面,画面中郎朗向全世界的音乐迷致以新年的问候。


此外,2008年的新年音乐会上,维也纳爱乐乐团还特别挑选了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中国人加洛普》进行演奏,作为献给中国将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盛事的礼物。


 

辉煌历史:天才包围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

 

 自十八世纪起,维也纳就是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之城,再没有其他城市能与之相提并论,施特劳斯家族发迹于这样一个时代,也成了十九世纪维也纳的代名词。直到今天,新年音乐会的曲目还是以施特劳斯家族成员的作品为主,这里所说的施特劳斯家族主要指老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三个优秀的儿子。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


1825年老约翰·施特劳斯离开兰纳组建了自己的乐队,此后佳作频出。他带领乐队在欧洲各地旅行演奏,1837-1838年在巴黎的演出受到市民的格外欢迎,当时的几大音乐家柏辽兹、梅耶贝尔、帕格尼尼等都对他的音乐称赞有加。1849年老约翰·施特劳斯从伦敦演出返回维也纳后由于旅途疲劳、心力交瘁,加之又不幸感染了猩红热,45岁就英年早逝了。他一生创作了150首圆舞曲、14首波尔卡、28首加洛普舞曲、35首卡得累尔舞曲和19首进行曲。


实际上,老约翰·施特劳斯坚决反对他的孩子们从事音乐创作这一充满艰辛的工作,但是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都成了著名的音乐家。


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素有“圆舞曲之王”称谓的小约翰·施特劳斯是三兄弟中最为出色的一个,19岁就组建了自己的乐团。18441015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乐团在多姆迈尔游乐场举行首场演出,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他所创作的《心灵的诗篇圆舞曲》在观众的强烈欢呼下,连续演奏了五次。维也纳杂志《幽默家》的一篇报道用寥寥数语道出了维也纳人共同的心声:“好好休息吧,兰纳!晚上好,老约翰·施特劳斯!早上好,年轻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这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极大认可。


次子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


1853年,小约翰·施特劳斯身染重疾,其弟约瑟夫·施特劳斯,这位已经颇有成就的建筑工程师,转而投身音乐事业。独自创作出了《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动力圆舞曲》《女人的心玛祖卡》《饶舌波尔卡》以及与小约翰·施特劳斯共同创作的《拨弦波尔卡》等作品。在他17年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作品达283首之多。其作品充满了纤细、严谨、沉郁、忧伤的情调,被誉为“圆舞曲的舒伯特”。


小儿子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


直到1860年的狂欢节,爱德华才首次作为作曲家和指挥家登台演出。作为作曲家他的作品往往被两位兄长的锋芒所掩盖。他擅长创作快速波尔卡,《火车来了》是他的代表作品。但另一方面,他继承了老约翰·施特劳斯擅长指挥大型乐队的能力。他和他的两位兄长为奥地利轻音乐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899年和1901年两次带领家族乐团赴北美巡回演出后,爱德华解散了家族乐团。

 

音乐无界:走入中国的西方古典音乐情怀


我一直相信古典音乐带有爱和希望,它能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桥梁。音乐不需要语言沟通,只需要用心灵感受,这也正是它能够无国界地传递音乐情怀的原因。


1973年,维也纳爱乐乐团访华,它是第一个到中国访问的西方乐团。这次的访华之旅,让许多国人开始接纳并欣赏西方古典音乐,也让中国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当时各种条件还不够充分,但经过多方努力,中国大陆从1987年开始由中央电视台进行电视转播,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在元旦看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直播了。


自此,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也开始出现了中国元素。正如前文所述,2008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就出现了中国钢琴家郎朗向全世界致以新年问候的画面。


除此之外,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指挥家们还会用中文对大家说“新年好”,在2002年的新年致辞中,指挥家小泽征尔甚至只用了一种语言——中文。


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维也纳音乐会终于走入中国,与我们更近距离接触。2016年,维也纳爱乐乐团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签署了协议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五年内,这个世界顶级乐团将会在中国扎根,通过积极演绎中国作曲家作品的形式,将中国优秀的音乐家推向国际舞台。


(冯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