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视听

Cool audiovisual

琵琶呓语词令扬——中国古代乐器琵琶品鉴

发布日期 : 2020-06-02 点击次数 : 1422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体系中,最能体现出古典韵味的非弹拨乐器莫属。作为代表性乐器之一,琵琶,又称“批把”,最早可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思是说,琵琶是人们在马背上弹奏的乐器,随着弦的弹出与挑进而不断变换手法。魏晋时期,西域琵琶经由波斯传入宫廷,“游牧型”的特征趋向弱化。

 



到了唐代,琵琶乐制繁荣发展。此时,可感的琵琶演奏是“欲饮琵琶马上催”“琵琶写出关山道”这一类型,即便在大型乐会中,仍是听到“尽出风雷是拨声”,此时的琵琶演奏者们大都拨若风雨,奏排江海,风格强秩有力。然而,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转变,审美趣味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唐末五代,“清、雅、幽、怨”以“四两拨千斤”的柔劲一反强盛的乐鸣,成为文人墨客对琵琶的诗意印象。直颈琵琶改进为曲颈琵琶,演奏方式也由横抱用拨子奏音渐渐转变为竖抱由手指揉捻,乐曲风格也由粗犷的沙砾感转换为清扬婉转的乐音。

 

明清时期,琵琶演奏出现分化。及至近代,产生了众多流派,以无锡派(华秋萍、华子同)、平湖派(李芳园)、浦东派(鞠士林)、汪派(汪昱庭)最为著名。各家演绎技巧多样,风格各有所长。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流派之间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琵琶曲目。

 



到了21世纪的现在,琵琶仍然作为一种特色乐器活跃于伴奏曲目之中。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大型音乐会,琵琶的铮鸣声不绝于耳。《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春江花月夜》等曲目广为流传,犹以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根据古谱改编的曲目《十面埋伏》最为经典。该琵琶演奏曲为独奏,展现了西楚霸王项羽被大军包围时无路可退的激烈场景,快慢强弱此起彼伏,以音乐叙事的方式展示了项羽复杂矛盾的心绪以及风云变化的情形,乐曲激烈,震撼人心。

 

可见,琵琶已不仅是一种常规的民族乐器,更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来的一种独特气质,是中华传统民族乐器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

许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