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视听

Cool audiovisual

歌舞剧“下凡” 《大地颂歌》奏响扶贫史诗

发布日期 : 2021-08-05 点击次数 : 576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2020年2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与此同时,一大批与脱贫事业相关的艺术作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歌舞剧《大地颂歌》就是其中的一部佳作。

“精准扶贫题材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很多人或许光是看到这个标签就敬而远之,因为这类歌舞剧很容易“假大空”,然而,《大地颂歌》却用口碑说明了一切。2020927日首演后截至今年3月,该剧先后在长沙、北京演出十余场,备受好评。在观众呼吁下,4K高清摄制版出炉后多次登录湖南卫视。在年轻人聚集的豆瓣网站,它的评分达到了9.1分,同时入选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项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评价道:“我本想带着旁观的眼光看,但好多次都忍不住泪水。这部剧太感人了。”当创新的艺术形式和真实的故事内核相得益彰,《大地颂歌》奏响了一部扶贫史诗,如果你也想了解这段可歌可泣的扶贫攻坚战,不妨来看一看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新时代的综合艺术创新

整部歌舞剧采用“6+2”的结构模式,即“序言+6个故事+尾声”的结构,讲述了以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主要原型的扶贫故事。它是一部以歌舞形式为主的多媒体场景剧,其整体设计不拘一格。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因此该剧的呈现上也极具民族特色。对白方面,台词亲近接地气,普通话与方言交相辉映,还出现了各色民族服装。《大地颂歌》中出现的每一首歌曲都相当出彩。主题曲《大地赤子》感天动地,还有合唱《故土难离》《根在土地》、咏叹调《万语千言》等新创作的歌曲。其中大量采用了湖南经典音乐,如《又唱浏阳河》《马桑树儿搭灯台》《思情鬼歌》等歌曲,它们与剧情紧密结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分轨式、全景声、沉浸式的音效设计则让观众身临其境。综观全剧,交响乐、现代原创音乐,甚至是说唱都登上了舞台。

舞台后方的巨大LED屏幕上,画面呈现逼真,和道具一起紧随剧情变换。第六幕中播放的扶贫人视频充分体现了歌舞剧的跨媒体融合,配合演员的细腻演绎刺激着观众的泪腺,原型人物的登台则进一步拉近了扶贫和观众的距离。《大地颂歌》的4K高清摄制版更是充分发挥了电视艺术多机位和镜头切换的优势,将舞台上一些容易被错过的精彩之处呈现在观众眼前,增加了戏剧张力。

鲜活的故事勾勒出一幅时代画卷

“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走不出大山,送不走贫穷。”这句话是十八洞村脱贫前的真实写照,也道出了贫困地区人民的心声。第一幕《风起十八洞》中气势恢弘的“开山”歌舞,既道出了贫困村庄千百年来靠山吃山的不得已,又点明了村民为脱离贫困离乡打工的不舍与辛酸。为故事的展开做好了背景铺垫。

脱贫扶贫这一主题是宏大的,但一味地突出脱贫攻坚的不易或者成就难免使人审美疲劳,也容易脱离现实。而《大地颂歌》的舞台上,沉重、悲伤、疑惑、感动、欢欣……几乎每一种情绪都有所体现。

如果说前两幕的剧情主要体现的是脱贫的艰难,第三幕《夜空中最亮的星》则有所延伸,从教育和医疗方面许下了愿望。都说有下一代才有未来,帮助留守儿童,改变的不仅是他们的命运、贫困人口的命运,还有国家的未来。第四幕《一步千年》再次出现了“开山”呐喊,与第一幕遥相呼应,形成咏叹之势。跨越千百年,这次,十八洞村的村民成功了——他们“凿开”了大山,通过异地搬迁迈向了新的家园,三湘大地的一角焕发了新颜。第五幕男女对唱情歌则洋溢着幸福,同时为该剧平添乐趣。第六幕《大地赤子》“饮水思源”,以扶贫人黄诗燕的妻子彭建兰、王新法的女儿王婷的视角,真情记录了扶贫人的无私奉献。各种情绪起转承合、层层推进,将这一幕推向高潮。相关影视资料的播放、一张张展现在屏幕上的已逝面孔催人泪下。

8年来,有100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这些看似冰冷的数据背后,凝结着生命的不屈与奋斗。现实本身具有万钧之力,个体或群体为脱贫做出的努力以及其中的挣扎与坚持赋予了剧本厚度,使得该剧有了更大的格局和关照力。建党100周年之际,《大地颂歌》交上了一份感人至深的答卷。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