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过时的长征精神 ——电影《血战湘江》观后感
湘江战役,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段翻不过去的历史,“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是对湘江战役最真实的写照。87年前的湘江两岸,战尘密布、人马嘶吼、枪炮轰鸣,随着东去的湘水,渐渐平息;数万头顶红星、怀着坚定理想与信念的青年,静静地躺在荒烟蔓草、河沟野洼间,青史不留名,留下的只有一个个光辉的番号。
《血战湘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电影主要讲述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个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影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生动表现了红军三十四师官兵前仆后继,不畏牺性,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战役惨败后,遵义会议召开,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观看影片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湘江之战,8万多人的中央红军被50多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战士就不可能在敌我力量悬殊下,仍然坚守在战斗一线;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各级指战员就不会在面对李德和博古同志的错误指挥时,仍然坚决执行命令;没有坚定的信念,陈树湘师长就不会明知担任后卫任务九死一生,还率领全师官兵在枫树脚之战中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宁死不屈,直至牺牲。电影中无数战士反复喊出“坚决执行命令”,漫天炮火中更显悲怆。
革命道路上每个人都是主角。二纵队双腿骨折的战士钟顺,为了不拖累大部队行军,决然地从山崖滚落;从古田就跟着毛主席闹革命的林裁缝,为保护大部队过江,和他的三儿子共同举起机枪作战,最终长眠于湘江;在枫树脚英勇抗战的十八团,打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依然不放弃阵地;赶去枫树脚支援的春伢子带领三十四师守住了枫树脚,掩护大部队过江,7000人的客家兄弟却只剩下了不到一半……“如果中国革命的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筑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哲死保卫党中央过江”,红三军团长和红军战士的话时时萦绕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牺牲、大无畏、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给我以震撼和鼓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湘江战役注定被历史铭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长征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更是我们现阶段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祖国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