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传承京剧 国粹焕发活力——王珮瑜:“京剧其实很好玩”
如果随机问一位青少年喜欢京剧吗,或许他会说:“京剧咿咿呀呀的,都是爷爷奶奶才喜欢的老古董,哪有流行歌曲好听呢。”但有着“京剧推广第一人”之称的京剧演员王珮瑜却说:“这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那么怎样才能从京剧“小白”变成京剧“粉丝”?且听听王珮瑜的故事吧。
小票友唱大戏
王珮瑜与京剧结缘有很大的偶然性。9岁那年,她以一曲《木兰辞》获得苏州评弹艺术节一等奖,代表江、浙、闽三省赴北京参加大赛;10岁时,王珮瑜学唱通俗歌曲,拿到了全国通俗歌曲比赛的金奖。但作为京剧票友的舅舅给她“浇了一盆冷水”:“这些学得好不算什么,你能把京剧唱好了,那才叫厉害!”这句话让年少不服输的王珮瑜来了动力,“不就是京剧吗?我能学好!”舅舅知道外甥女多才多艺,而且一点就透,所以用了激将法,带她学唱京剧。王珮瑜刚开始学的行当是老旦,几个月之后,凭一曲《钓金龟》获得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她后来改学老生,听着余叔岩先生留下来的十八张半唱片咿呀学唱。
王珮瑜正式学习京剧是在14岁,进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以后。唱、念、坐、打,戏校老师就一个字——“练”。
每天早上6点,王珮瑜围着广场跑完800米,再开始练腿功和毯子功。因为比身边的同学大两岁,她的腰腿比别人硬得多,人家压腿脚尖能够到额头,她连手都碰不到脚;人家下腰能抓脚脖子,她却总是下不去。戏校老师有句口头禅,“别问为什么,练对了就有答案。”从小就很好强的她记住了这句话,更加刻苦地训练。她常常满脸通红,那是因为劳累和憋气倒立,面部毛细血管破裂了。
王珮瑜的坚持和努力在练习《击鼓骂曹》时得到了充分体现。这出戏最大的亮点是后面“骂曹”的鼓套子,想把鼓套子打得气壮山河,就必须有“手腕”。于是,王珮瑜就上课打,下课打,放假回家继续打。她先用报纸摞成厚厚一摞,在完全没有弹力的报纸上不停地匀速击打,直到击穿,再做一摞继续敲。报纸用完了,她就用餐厅的皮椅当作鼓继续敲,家里仅有的四把椅子敲坏了两把,终于把“手腕”练了出来。
在戏校9年,王珮瑜就这样一点点打基础、练功夫,从一开始的狼狈,到后来踢腿的时候可以做领头,她真的成了角儿,获奖无数。她的演唱古朴隽永,回味无穷,成了当今中国第一女老生。
“瑜乐”京剧课开讲啦
原本王珮瑜可以更轻松地在舞台上演出,但她偏偏选择了更艰难的一条路,既要演戏还要身负京剧普及的重任。“京剧很美,曾经是街头巷尾传唱的‘流行歌曲’,我想让更多的人爱上它。”
为了推广京剧,王珮瑜最早的尝试是去学校演讲。她曾受邀去上海的中学做一次京剧普及讲座。开讲之前,她花了五六天时间,废寝忘食地准备讲义,又反反复复对镜排练。但她碰上了一群不买账的听众,有些同学刚到现场,就埋头睡觉,还有些同学是被学校强制要求来的,对京剧毫无兴趣。
王珮瑜迅速调整心态,用当下年轻人熟知的网络语言引入话题,成角儿与躺赢、鼓师与freestyle……这些京剧知识与互联网破次元结合,再加上她的伶牙俐齿、思维敏捷,把同学们逗得捧腹大笑,一下子拉近了和他们的距离。看火候到了,王珮瑜演示京剧里如何跑圆场、如何上马,又如何开门、如何擦眼泪……渐渐地,同学们开始接受她了,互动时认真学着动作。
这次经历让王珮瑜深受鼓舞。陪伴同学们长大的,是快节奏的流行歌曲,他们一旦有机会感受到京剧的魅力,仍旧会被征服。这更加坚定了王珮瑜推广京剧的信心。
花样传播让京剧活起来
王珮瑜给自己的新定位是“做最古老的传统艺术,最时尚的演绎者”。为推广京剧,她尝试了众多新媒体和娱乐软件。她说,“京剧界别人没做过的,我认为有价值的,我就去尝试。”
王珮瑜参加各大综艺去宣传京剧,教人们京剧的正确打开方式,让更多人爱上京剧。她在《奇葩大会》《朗读者》《上线吧!华彩少年》中,和大朋友、小朋友们一起演绎戏曲的美好。
王珮瑜经常通过抖音来分享自己在台前表演、台后化装的过程,为戏迷介绍京剧的服装道具、表演技巧,让观众看到了京剧艺术台前幕后的许多细节,让京剧艺术更加饱满,更加真实。
王珮瑜曾以一个“笑出国粹范儿”的小视频让无数人眼前一亮,争相效仿京剧笑法,一段仅仅15秒的视频,一个浑厚绵长的老生长笑,引出数十万跟风视频。年轻人应和地嬉笑,中年人各显神通,老人们宝刀未老……极大地增强了京剧艺术传播的趣味性与感染力。
除了这些借力施展的动作,王珮瑜还有自己的“主场节目”。
她创办了“瑜音绕梁”清音会。王珮瑜身着便装,一边演唱,一边讲解京剧常识和掌故,一点点磨平观众对京剧的理解障碍。
王珮瑜曾给观众逐一介绍演奏家手中的乐器,每段介绍结束,乐手就即时以此乐器演奏一番。王珮瑜正是先将京剧文化零敲碎打,一块块地喂给观众,让他们先对京戏的某一部分了解,产生兴趣,进而消除接触京剧的障碍。
为了更接地气地普及京剧知识,王珮瑜还带领自己的团体倾力创作了一套轻漫画京剧读本,实现了传统京剧与现代漫画首次跨界演绎,让读者轻松了解京剧知识。看完后,读者能立马从京剧“小白”化身“小达人”。
出任“京剧小科班”首任校长
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京剧?从2018年起,王珮瑜的“瑜音社”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启动了京剧青少年儿童教育项目。他们走进中小学校园,以社团课的形式教授京剧。2019年,“瑜音社”正式筹备少儿京剧教育项目,定名“京剧小科班”,为孩子们提供丰富有趣的京剧体验内容,让他们从中感受“国粹其实很好玩”。
在王珮瑜看来,“小科班”就是要慢工出细活。“我把京剧中一些有趣的元素,比如唱段、念白、剧目等,组成一节节小课。每节课或练习一个小表情,或操练一个小手势,循序渐进,把这些‘零件’学好。”她为孩子们介绍京剧的历史渊源、基本常识以及老生主要流派。从念白到唱腔,从甩发功、髯口功到水袖功,唱念做打,手眼身法,让他们充分感知京剧艺术的魅力。
未来,王珮瑜希望不断尝试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和平台,花样传承京剧,跨界让国粹焕发活力。让京剧活起来、靓起来。
(刘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