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视听

Cool audiovisual

“笨小孩”也能创造奇迹 ——电影《奇迹•笨小孩》观后感

发布日期 : 2022-10-09 点击次数 : 548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文牧野导演的电影,在片名上总是有些小插曲。2018年暑期档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原名是《中国药神》;2022年春节档上映的《奇迹·笨小孩》,原名是《奇迹》。两部电影的改名可谓异曲同工,其实就是由艺术到现实的落地。

这两部电影都可以归为现实主义题材类型片,就是用标准的类型片叙事技巧来讲述发生在当下的极具现实意义的中国故事。

艺术的世界里,可以有“药神”。而现实世界里,“我不是药神”。解决慢粒白血病人用药问题的是人和国家的医保政策。艺术的世界里,满是“奇迹”,可以天马行空,而现实的世界里,谁创造了“奇迹”?答案就是“笨小孩”。

《奇迹·笨小孩》讲的是一个创业故事——20岁的景浩在深圳开手机维修店,还独自带着6岁的妹妹生活。手机维修店的收入,仅仅能勉强维持兄妹俩的基本生活。妹妹身患重症,必须在8岁前完成手术,景浩必须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凑出三五十万元的手术费。景浩只能孤注一掷,创办了一个电子元件厂,招聘6名员工,从事旧手机元件回收再利用生意。

提到“深圳”“创业”“奇迹”这些关键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到2000年之间的深圳,那是一个有各种创业奇迹的年代。然而本片呈现的,是2013年的深圳。

本片的主题,其实就是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2013年的深圳还有没有创业机会?二是2013年的深圳对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来说,还有没有提升生活品质的机会?

主角景浩回答了第一个问题。2013年的深圳,各行各业都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创业机会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般万物新生、野蛮生长,但仍然存在绿色环保、产业升级和垂直细分领域。此时的深圳,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销售基地,全行业从业者有400多万,熟练掌握手机拆解、维修技术的景浩,就是其中一员。可以说,景浩已经站在一片沃土上,并且做好了准备。

纵观全片,如果只看开头和结尾,景浩的创业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当我们回望整个过程,其实根本没有奇迹。景浩在创业过程中跨过的每一道坎儿,用的都是“笨小孩”的笨办法——执着、坚持、拼命、不服输、不放弃。创业的原始动力来自给妹妹治病,跟张总面谈10分钟的机会来自拼命的追赶,维持工厂运营的资金来自高危作业赚来的辛苦钱……景浩的创业机会,来自自我的坚持和努力。

文牧野导演很擅长拍群戏,6名好景电子元件厂员工的形象都非常立体,性格鲜明,活灵活现。他们都来自社会底层,生活得很不如意,甚至偏离了正常生活。然而,他们和景浩一起创造了奇迹,也分享了奇迹。片尾他们在电梯里的齐声欢呼,就是第二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最普通的基层劳动者只要踏实肯干,凭借辛勤劳动也能分享社会发展红利、提升生活品质。

文牧野导演的两部电影,在艺术和商业上都非常成功,都是口碑票房双丰收,这个奇迹又是如何创造的?答案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奇迹·笨小孩》讲的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新时代年轻人在深圳创业的故事,“笨小孩”的励志成长就是当下很好的中国故事。

冯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