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视听

Cool audiovisual

北宋山水画的“无我之境” ——浅析范宽《溪山行旅图》

发布日期 : 2023-06-25 点击次数 : 814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北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美术与市民阶级建立起了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也扩展了美术的表达范围和题材风格。可以说,中国的山水画自唐朝五代兴盛,在两宋时期进入了黄金时代。宋代不只宫廷贵族,士大夫文人、地主阶级、富户商人等都对山水画产生极大兴趣,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全面发展、走向成熟。由于山水画具有独特的抽象视觉语言,再加上宋人对自然和社会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于是,山水画成为知识分子表达自己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方式。

北宋时期,山水画名家辈出,风格多变,笔法墨法齐备。范宽便是北宋前期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这一流派的作品以描绘北方的大山大川为主。范宽唯一的传世名作《溪山行旅图》,如今已是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划时代的山水画杰作。

    根据当时文献记载,北宋初期山水画以李成、关仝、范宽三位画家为主要代表。据说,三位都学习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荆浩在长期的写生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主张,提出了山水画的“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范宽早期师学荆浩和李成等,后来在创作过程中,他也十分重视对自然景色进行大量长期的观摩和写生。据了解,范宽为人处世宽厚疏放,长期深入自然山川,居留于太华、终南诸山中,他大量的观察和写生并不是要像西方绘画那样感知和描绘真实,而是给自己的创作增加更多想象的自由。

    范宽的画作多取材于其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他的山水画既准确精细,让人感觉“可望、可行”,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概括性,在画作中构成一种稳定的境界,并给人带来情绪感染,让人感觉“可游、可居”。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高度达2米之多,宽度1米多。画作从正面取势堂堂大山,矗立在观者眼前。飞瀑落于山下,山脚下有茂林山岗、溪水滔滔,山径一队商旅沿路前行。静穆苍茫的大山和行人、马群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十分含蓄地将自己的名字“范宽”题在画幅的右下树荫草叶间。

这种塞满整个画面的全景式构图,是北宋山水画的一大特色。画面客观地呈现自然风光,而不指向具体固定的情绪,创作者隐去个人的思想感情,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也就是说,这些山水画虽然没有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却也能够激发观者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深厚、宽泛、多义和自由。有人在画面中感受到一种朴素、淡泊和超然的感觉;有人则认为画面弥漫着一股诗意的气质;有人认为以《溪山行旅图》为代表的北宋巨型山水画是对国家政局稳定的颂扬,稳固可靠的高山是对先贤的比喻;还有人认为,这样的山水更具有深厚的人民性和普遍性……

如今,翻开任何一部中国美术史著作,在谈到山水画的篇章时,范宽和他的《溪山行旅图》始终是无法绕开的。作品的典范性、庄穆性、技巧性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范宽也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宗师级人物。

(邢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