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论坛

Youth forum

理性追星,助力青少年阳光成长 ——也谈饭圈文化的影响及应对

发布日期 : 2021-01-21 点击次数 : 5790 作者 : 本报记者 李勇 学校(单位) : 山东教育社 分享: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2020年7月中旬到9月中旬,国家网信办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专项整治内容之一是“严 格管控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拜金炫富等存在价值导向问题的不良信息和行为”。由此,“饭圈”这一概念从一个小众的圈子里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饭圈是粉丝圈子的简称,圈子里的人因共同的“爱豆”而走到一起。既然是追星,自然免不了要处处维护自己喜欢的明星。但是,作为一种有组织的群体追星行为,不少饭圈的做法显然已经超出了单纯维护的范畴。从互撕骂战到人肉恐吓,不断升级的网络暴力甚至是线下暴力行为,一再 刷新着人们的认知,把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给粉丝群体的主力——青少年带来 了极坏的影响。

据媒体报道,除了在网络上被肆无忌惮地嘲讽辱骂外,有的明星曾被制作出了遗照,并被“黑粉”贴在写有“生的该死,死的活该"的碑上;有的明星因出演某角色遭到原著书粉的抵制,该书的书粉甚至在清明节当天焚烧该明星的照片、撒纸钱,号称要祭奠书中的角色。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仅在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有记录的粉丝警情就有27起。

以往,个人的追星行为大都是通过购买专辑,购票看电影、听演唱会来实现的,相对来说,偏重于自发和盲目。然而,如今通过饭圈发动的有组织的追星,导向性和目的性更加明显,因而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更大。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不良网络媒体故意设置与明星有关的话题,引起粉丝的兴趣,引诱青少年在社交平台和热搜榜上大额消费,为明星打榜应援;有的蓄意挑起不同粉丝群体之间的对立,唆使他们无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互撕谩骂、手撕明星,以博得眼球和关注。

在不同饭圈的博弈中,明星获得了关注,不良媒体收割了网络流量,而青少年则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北京互联网法院“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统计,以青少年为涉嫌侵权主体(即案件被告)的网络侵害名誉权行为,集中出现于从事演艺工作的公众人物名誉权侵权案件中。此类案件约占全部网络侵害名誉权纠纷的1/10。而且,作为被告的青少年,大部分为在校学生。

由此可见,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饭圈文化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任由这种不讲社会责任、不顾网络道德的行为继续肆虐下去,危害的就不仅仅是饭圈内部的青少年了,其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大。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在发言中就重点提到了饭圈文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对饭圈文化进行严厉整顿,对经纪公司和网络群体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给予打击。

其实,对偶像的崇拜古已有之。时至今日,尽管我们已经普遍接受了青少年追星的事实,对追星的态度已经相对宽容,不再把它视为洪水猛兽,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对饭圈保持足够的警惕,既要警惕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直接不利影响,又要警惕它的幕后黑手和利益产业链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误导。

当然,我们不仅要关注饭圈的乱象,对于饭圈传达的阳光和正能量也不应该忽视。在2019年香港发生一系列极端暴力事件期间,“饭圈女孩”发起的“守护‘阿中’”这一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体行动,获得人们的一致认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令人骄傲的‘饭圈女孩’们”筹款捐物,驰援武汉,支援湖北。据不完全统计,自疫情暴发至2月初,就有302家粉丝群体捐款捐物393次。此外,还有不少饭圈积极投入到修桥铺路、植树绿化、希望工程等公益活动中,展现了这个群体积极向上的- -面。

治乱需用典,更需探寻其背后的成因。在分析饭圈文化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的同时,我们尤其要注意到,饭圈这个群体的主力,是那一群被称作“95后”“00后”的年轻人。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成长于祖国飞速发展的年代。与前一代人相比,他们的视野更为广阔,思想更为多元,对于文化的需要也更为多层次。饭圈文化究竟是如何吸引到他们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正视这一代青少年的文化追求,用优秀的文化来赢得他们的认可,对他们辅以正向的激励和影响,为他们把好前进的方向,则是下一步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凡事有破必有立。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祖国的希望,在大力整顿饭圈文化的同时,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正视他们的文化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他们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