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 双向奔赴———临朐县新岳中学师生暖心互动共成长
发布日期 : 2025-10-28
点击次数 : 843
来源 : □ 通讯员 李晓梅 曾昭磊
“感恩墙”上谢师恩绵长,“师语生愿”话爱的回响,“角色互换”引发心的共鸣,情景剧演绎师恩芬芳……在临朐县新岳中学,一系列“教师节特色活动+日常活动”的融合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实现了师生的暖心互动。广大师生以爱为名,双向奔赴。
每年教师节,学校都会开展尊师重教特色主题活动。从书信传情到“双向盲盒”,再到“寻找教师妈妈”,同学们在多彩的“诉爱”舞台上表达着对老师的爱与尊敬。
走进教学楼,走廊两侧“感恩墙”上同学们手写的祝福卡片让人眼前一亮。同学们借助学校举办的“纸短情长”书信传情活动,向老师表达内心的感谢。八年级(1)班的曾海洋同学在祝福卡片上写道:“吕老师,您总说‘再坚持一下’,这句话让我在低谷时找到了力量。”吕学良老师读完后,眼眶微红地说:“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
而“双向盲盒”活动更是让老师和同学们多了一份期待与惊喜。教师节当天清晨,每位老师走进办公室时,都发现桌上多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八年级数学组张静老师拆开盲盒,里面是一张手绘贺卡,卡片上写着:“感谢您教会我们解题的思路,更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而同学们也在教室里收到了老师准备的“知识盲盒”,里面可能是书签、励志卡片,也可能是一道趣味数学题。
最感人的要数“寻找教师妈妈”活动。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一个个温暖的师爱故事传播开来。李晓梅老师连续一个学期为骨折的同学送教上门,王川川老师悄悄资助家庭困难的同学完成学业,张新进老师把生病的同学接到自己家中照顾……这些故事让大家看到了教师这个职业最动人的模样。
从“师语生愿”信箱,到每周三的“微笑日”,再到师生“角色互换”,学校的师生暖心互动早已融入日常。
教学楼转角处的“师语生愿”信箱,已经成为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七年级的张心怡同学在信中写道:“老师,我最近学习压力很大,能跟您聊聊吗?”第二天,她就收到了班主任的回信和邀约。据统计,这个信箱每学期会传递不少于300封这样的“心灵对话”。
每周三的“微笑日”,校园里总是洋溢着别样的温暖。清晨,同学们会自发地在校门口列队,向每一位进校的老师微笑问好。七年级的志愿者还会准备手写的祝福卡,随机送给进校的老师。“看到孩子们真诚的笑脸,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学校年轻教师刘国政如是说。
课间时分,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同学们或为老师揉揉肩膀,或主动整理讲桌,或真诚地对老师说一句“老师,您今天穿得真精神”。揉一次肩,说一句真心话,找一个优点,做一次小帮手,同学们在“四个一”微活动中向老师表达着内心的爱与尊敬。
对于同学们而言,最特别的要数每月一次的师生“角色互换”活动。这一天,同学们要体验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全过程。“原来45分钟的课需要准备这么久!”“批改作业比我想象中难多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通过这样的体验,同学们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师生之间也更加体谅和包容。
为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学校将9月定为“尊师重教”主题月。各年级会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在八年级(5)班的班会上,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老师的一天》,生动展现了教师工作的点点滴滴,让在场的每一名同学都深受触动。
“尊师重教”主题月期间,学校还会组织“我心中的好老师”征文比赛、“如果我是老师”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演讲比赛中,八年级的张舒涵同学动情地说:“我的愿望是成为窦淑晨老师那样的老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92%的教师表示“职业幸福感明显提升”,88%的学生表示“更加理解和尊重老师”……通过一系列“尊师重教”主题活动,学校面对全校师生做的问卷调查结果给出了一串令人欣喜的数字。同样令人欣喜的还有家长们的反馈:“孩子回家后会主动说起老师的辛苦,变得更加懂事了。”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生命对生命的滋养。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尊师重教在新岳中学已蔚然成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以爱为名的双向奔赴中,教育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每年教师节,学校都会开展尊师重教特色主题活动。从书信传情到“双向盲盒”,再到“寻找教师妈妈”,同学们在多彩的“诉爱”舞台上表达着对老师的爱与尊敬。
走进教学楼,走廊两侧“感恩墙”上同学们手写的祝福卡片让人眼前一亮。同学们借助学校举办的“纸短情长”书信传情活动,向老师表达内心的感谢。八年级(1)班的曾海洋同学在祝福卡片上写道:“吕老师,您总说‘再坚持一下’,这句话让我在低谷时找到了力量。”吕学良老师读完后,眼眶微红地说:“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
而“双向盲盒”活动更是让老师和同学们多了一份期待与惊喜。教师节当天清晨,每位老师走进办公室时,都发现桌上多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八年级数学组张静老师拆开盲盒,里面是一张手绘贺卡,卡片上写着:“感谢您教会我们解题的思路,更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而同学们也在教室里收到了老师准备的“知识盲盒”,里面可能是书签、励志卡片,也可能是一道趣味数学题。
最感人的要数“寻找教师妈妈”活动。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一个个温暖的师爱故事传播开来。李晓梅老师连续一个学期为骨折的同学送教上门,王川川老师悄悄资助家庭困难的同学完成学业,张新进老师把生病的同学接到自己家中照顾……这些故事让大家看到了教师这个职业最动人的模样。
从“师语生愿”信箱,到每周三的“微笑日”,再到师生“角色互换”,学校的师生暖心互动早已融入日常。
教学楼转角处的“师语生愿”信箱,已经成为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七年级的张心怡同学在信中写道:“老师,我最近学习压力很大,能跟您聊聊吗?”第二天,她就收到了班主任的回信和邀约。据统计,这个信箱每学期会传递不少于300封这样的“心灵对话”。
每周三的“微笑日”,校园里总是洋溢着别样的温暖。清晨,同学们会自发地在校门口列队,向每一位进校的老师微笑问好。七年级的志愿者还会准备手写的祝福卡,随机送给进校的老师。“看到孩子们真诚的笑脸,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学校年轻教师刘国政如是说。
课间时分,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同学们或为老师揉揉肩膀,或主动整理讲桌,或真诚地对老师说一句“老师,您今天穿得真精神”。揉一次肩,说一句真心话,找一个优点,做一次小帮手,同学们在“四个一”微活动中向老师表达着内心的爱与尊敬。
对于同学们而言,最特别的要数每月一次的师生“角色互换”活动。这一天,同学们要体验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全过程。“原来45分钟的课需要准备这么久!”“批改作业比我想象中难多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通过这样的体验,同学们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师生之间也更加体谅和包容。
为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学校将9月定为“尊师重教”主题月。各年级会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在八年级(5)班的班会上,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老师的一天》,生动展现了教师工作的点点滴滴,让在场的每一名同学都深受触动。
“尊师重教”主题月期间,学校还会组织“我心中的好老师”征文比赛、“如果我是老师”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演讲比赛中,八年级的张舒涵同学动情地说:“我的愿望是成为窦淑晨老师那样的老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92%的教师表示“职业幸福感明显提升”,88%的学生表示“更加理解和尊重老师”……通过一系列“尊师重教”主题活动,学校面对全校师生做的问卷调查结果给出了一串令人欣喜的数字。同样令人欣喜的还有家长们的反馈:“孩子回家后会主动说起老师的辛苦,变得更加懂事了。”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生命对生命的滋养。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尊师重教在新岳中学已蔚然成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以爱为名的双向奔赴中,教育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