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Reading room

“奇”与“异”——读《狂人日记:鲁迅小说全集》有感

发布日期 : 2020-03-04 点击次数 : 827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听得很多,但是读得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狂人日记:鲁迅小说全集》这本书,从中深切感受到了“奇”“异”二字。


“奇”在何处呢?我想也许是文笔“奇”。


就拿《狂人日记》来说吧。通篇读下来,鲁迅先生给人的观点就是:别人都想吃人,他们都想要吃掉我。这真是一个怪异的观点,在读者看来,也许还是个大笑话,但鲁迅先生偏能写得那么真实,让人读完后脊背都发凉。有人说,在那个时代鲁迅先生有些事情不便明说,凡事都要暗喻几笔。但我更偏向于理解成,鲁迅先生的犀利文笔准确地讽刺了旧社会的黑暗,也就是旧社会那些个顽固分子想在精神上吃了他。


他的另一篇文章《药》,同样能体现“奇”。一个得了痨病的人竟要吃人血馒头治病,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偏就写了这件事。而且,他还要先渲染一下病得多么严重,列举家属的态度,洋洋洒洒用了三四页纸,做好铺垫,然后三笔两笔写了巫医治病的过程了事。你说,这不是“奇”吗?


“异”在何处呢?我觉得是用法“异”。


在《孔乙己》里,省略号是出了名的多。孔乙己,一个迂腐的书生,满口的之乎者也,其实大都是些没有必要、显摆自己“伪才华”的话语。拿到现在来看,孔乙己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并不怎么渊博。非但如此,他还穷酸得很,常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却硬要装出读书人模样,想要个读书人的面子。对于这一反面形象,鲁迅先生使用大量省略号来取代孔乙己那些无用的废话。看过文章,不用多说,大家都能明白孔乙己是个什么人。


鲁迅先生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异”。比如《阿Q正传》,单是阿Q这一名字就让读者印象深刻。当然,文章中主人公阿Q做出的事情就更奇怪了,比如他明知王胡不是个君子,与他打架还讲“君子动口不动手”,结果还是被打一顿了之,实在是既好气又好笑。阿Q的结局是凄惨的,与那个时代很多穷苦的人一样,他们一生都经受着压迫,到最后却只有犯法遭惩和冤屈死去两个归宿,这令和平年代的我们怎么敢想呢?


一“奇”一“异”,我觉得,这便是鲁迅先生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篇幅虽然短小,却同样道得出观点、绘得出形象、谈得出意味。我想这既是时代形势所迫,讲不得太多,也印证了鲁迅先生短小精悍、文笔犀利的行文风格,无怪乎有人评论鲁迅先生的文章是“犀利、幽默且意义深刻,幽默处如一泻清泉让人笑得清爽,讽刺处如一把投枪刺向敌人的心脏”。

(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学校  高逸飞   指导教师  杨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