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Reading room

走进围城,走出围城

发布日期 : 2020-01-10 点击次数 : 999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围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句话出自钱锺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

 

《围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钱锺书先生写这本书整整用了两年,两年里,作者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地督促,作者抽出时间,完成了此书。在这本书里,作者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部分人物,以此“致身于国”“还政于民”。

 

钱锺书先生在《围城》里,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及他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的描写刻画,以幽默的语言和毫不留情的讽刺手法,呈现出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印证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多重“围城”。

 

合上书,脑海中浮现出旧中国病态知识分子的群像。软弱无能而尚存正气者,如主人公方鸿渐;外表柔弱而城府颇深者,如孙柔嘉;外表文雅,实则自私刻薄者,如苏文纨;此外,还有如高松年老奸巨猾者,如韩学愈猥琐恶毒者,如顾尔谦阿谀逢迎者……正是作者对这些人物的细致刻画,才有了这独具风格的《围城》。

 

读完整本书,才会渐渐明白,书中被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追求成功和成功后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二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过程中交织着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着与动摇——这一切构成人生万事。

 

“围城”的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有点悲观,但确实是个严肃的问题,钱锺书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是一种手段,而成为生命的意义被认识与承认,所以我们在追求的路上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在我看来,人要有所追求,但往往对所追求的事物却不甚了解,直到得偿所愿后,才恍然发现一路走来丢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或许这正是《围城》的意义所在;《围城》的魅力,亦恰恰如此。

潍坊奎文德润学校  褚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