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地,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到一点儿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我与地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赏析】
《合欢树》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部感人散文,讲述了作者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一棵合欢树所承载的特殊意义。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母爱的伟大,还深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希望的力量。
故事开始于作者回忆童年时与母亲的一次对话。在这次对话中,母亲表达了对史铁生小时候作文才华的欣赏,这不仅显示了母亲对儿子教育的热情,也反映了她对文化的尊重和期望。此外,这种交流方式还体现了母子间开放而亲密的关系。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得知作者因疾病而导致双腿残疾,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然而,母亲在这个困难时期表现出了非凡的力量和决心。她不惜一切代价为儿子寻找治疗方法,每一次失败都没有让她放弃希望。这段经历不仅描绘了母亲无私的爱,也展示了她坚强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当治疗的希望变得渺茫时,母亲又将关注点转向支持儿子写作的梦想。她鼓励史铁生继续他的文学创作,并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如借书和陪伴他去看电影。这一转变说明母亲不仅关心儿子的身体康复,更理解和支持他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性追求。
不幸的是,母亲在看到儿子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之前就去世了。她的离世给史铁生留下了深深的悲痛,但他也意识到,母亲的爱和牺牲已经激励他走上了文学之路。几年后,当史铁生的小说获得奖项时,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与母亲共享这份荣誉的愿望。
文章中,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尤为重要。这棵树由母亲无意中种植,起初被误认为是含羞草。尽管最初两年它没有生长,但第三年突然茁壮成长,给了母亲极大的喜悦。合欢树的复苏象征着希望和生命力的顽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生长的可能。对于铁生来说,这棵树是母亲留给他的一个持续的遗产,提醒他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应保持希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通过回忆和思考,铁生独自前往老宅看望那棵合欢树。这一行为不仅是对母亲的纪念,也是他个人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树依然每年开花,尽管老宅已物是人非,但这棵树坚守着它的位置,继续生长和开花,就像母爱一样恒久不变。
总之,《合欢树》是对母爱的颂歌,也是对生活中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通过史铁生的故事,我们要认识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有爱、有希望,就有克服困难的力量。合欢树代表了这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提醒我们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光和路。
此外,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对身边事物的关爱和关注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母亲最初只是随手种下了合欢树的小苗,并没有刻意去精心培育它,但时间的推移证明了这棵树异常强大的生命力。就像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无意中做出的一些决定或遇到的人可能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合欢树的成长过程也反映出人生的不可预测性。在种植初期,合欢树并未如预期那样快速生长,但它后来的茂盛成长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往往不能立即看到结果或成果,但只要持之以恒,时间和努力最终将带来回报。这种坚持和等待的过程也是生命中重要的一课。
因此,《合欢树》不仅仅是关于一棵树或个人的经历,它是关于生命、爱和希望的深刻反思。通过这篇散文,史铁生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他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还教会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