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Reading room

孩子王

发布日期 : 2022-12-12 点击次数 : 488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初读阿城的文字,总感觉是那样的普通、直白,就像喝一杯白开水,无滋无味,可细细品来,却又能咂摸出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些文字如拉家常般娓娓道来,在你眼前展开一幅幅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图景。

《孩子王》主要记述了作者于“文革”末期在学校教学的一段经历。在教学中,作者发现,读了八年书的一帮孩子,“一黑板的课文,竟有三分之二学生认不得的”,作文也没有一个能把一件事写得清清楚楚的。而且一到写作文,孩子们就习惯性地去抄社论,压根儿就不想着去写一些自己的东西。这个别样的课堂,既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真实的生活图景,我们隐隐约约也能从中看到“十年浩劫”的影子。


写 上 学

阿城

“就写——就写上学吧。”

学生们乱哄哄地说起来,纷纷在书包里掏。我一气说了许多,竟有些冒汗,却畅快许多,好像出了一口闷气。

学生们拿出纸笔,开始写起来。不到一分钟,就有人大叫:“老师,咋个写呀?”我说:“就按我说的写。”学生说:“写不出来。”我说:“慢慢写,不着急。”学生说:“我想不起我怎么上学嘛。”我靠在门边,扫看着各种姿势的学生,说:“会想起来的。自己干的事情,自己清楚。”

教室里静了许久,隔壁有女老师在教课,声音尖尖地传过来,很是激昂,有板有眼。我忽然觉得,愈是简单的事,也许真的愈不容易做,于是走动着,慢慢看学生们写。

王福忽然拾起头来,我望望他,他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将手里的笔放下。我问:“王福,你写好了?”王福点点头。我迈到后面,取过王福的纸,见学生们都抬起头看王福,就说:“都写好了?”学生们又都急忙低下头去写。我慢慢看那纸上,一字一句写道:

我家没有表,我起来了,我穿起衣服,我洗脸,我去伙房打饭,我吃了饭,洗了碗,我拿了书包,我没有表,我走了多久,山有雾,我到学校,我坐下,上课。

我不觉笑起来,说:“好。”迈到前边,将纸放在桌上。学生们都扬起头看我。我问:“还有谁写完了?”又有一个学生交了过来,我见上面写道:

上学,走,到学校教室,我上学走。

我又说:“好。”学生们兴奋起来,互相看看,各自写下去。

学生们已渐渐交齐,说起话来,有些闹。终于钟敲起来。我说了下课,学生们却并不出去,拥到前边来问。我说:“出去玩,上课再说。”学生们仍不散去,互相议论着。王福静静地坐在位子上,时时看我一眼,眼睛里问着究竟。

钟又敲了,学生们纷纷回到座位上,看着我。我拿起王福的作文,说:“王福写得好。第一,没有错字,清楚。第二,有内容。我念念。”念完了,学生们笑起来。我说:“不要笑。‘我’是多了。讲了一个‘我’,人家明白了,就不必再有‘我’。事情还是写了一些,而且看到有雾,别的同学就谁也没有写到雾。大体也明白,只是逗号太多,一逗到底。不过这是以后纠正的事。”我又拿了第二篇,念了,学生们又笑起来。我说:“可笑吧?念了八年书,写一件事情,写得像兔子尾巴。不过这篇起码写了一个‘走’字。我明白,他不是跑来的,也不是飞来的,更不是叫人背来的,而是走来的。就这样,慢慢就会写得多而且清楚,总比抄些东西好。”

王福很高兴,眼白闪起来,抹一抹嘴。我一篇一篇念下去,大家笑个不停。终于又是下课,学生们一拥出去,我也慢慢出来。隔壁的女老师也出来了,见到我,问:“你念些什么怪东西,笑了一节课?”我说:“笑笑好,省得将来耽误事。”

                     (节选自《棋王 树王 孩子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