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久的黑暗 只有未到的黎明 ——读《艾青诗选》有感
橘黄色书皮的背后,满载着中华儿女的坚强、无畏。他们勇敢,他们不屈。残忍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犯下的所有罪行,无法抹去。艾青,用一支笔,不仅述说着历史的悲哀,还给当时被压迫的人民带来了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了动力。艾青的诗告诉我们,光明从不廉价,她是世上最高贵、最纯洁的希望。
《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鱼化石》深深地激起了我对作者的同情。“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沉浮;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这几句表面是对鱼命运不幸的感叹,实则抒发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叹,鱼的遭遇象征了所有如艾青一样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的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提醒人们“即使遇到挫折和痛苦,也要勇敢地坚持抗争,因为生命的意义将在抗争中得到升华”。最后两节则将鱼化石形象的写照延伸到对于生存规则和斗争哲学的阐发上来,告诉我们:生命来自运动,斗争显示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生命逻辑。
虽然在这本书中有我许多喜欢的诗歌,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我爱这土地》。在诗选中,艾青讴歌光明,也赞颂土地,既抬头仰望天空,也将根深深扎在泥土之中。在《我爱这土地》里面有这样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土地既是生养我们的父母,也是我们最殷实的依靠。即使那土地是悲哀的荒漠,也是可敬可爱的。艾青热爱这片土地,为之落下无声的“泪水”。尽管时局动荡,但是许多人也像艾青一样,即使喉咙嘶哑,也要为祖国母亲放声歌唱。
艾青的诗在我看来不仅是诗,更像是一个人,一位历经万般磨难却又充满幻想与梦的女神,神秘而探索不透,百读而不厌,平凡而充满哲理,“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作者心路历程的变化,从《芦笛》中的悲壮叛逆到《太阳》和《黎明的通知》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我曾饿着肚子把芦笛自矜的吹,人们嘲笑我,因为那是我的姿态呀!人们听不懂我的歌,因为那是我的歌呀”展现的倔强,到“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流露出的无限希望。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文字的沧桑和诗的文字语言之美;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的博大胸怀和诗中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沉淀;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和诗人一样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