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赏一墙花开 ——读《作个闲人:苏东坡的治愈主义》
暮春浅夏,学校围墙上就开始葱绿起来。那些叶子似乎并没有在乎匆忙的脚步是否停下,兀自旁若无人地向上生长。
忽然有一天,放眼窗外,那些葱郁的叶子间一下子就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玫粉色,一小朵一小朵的,如同一个个刚刚出壳的小鸡崽,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世界,虽然纤弱,却没有胆怯,在大片的葱绿中格外显眼,但是并不张扬。慢慢地,学校围墙上一天比一天热闹,她们互相簇拥着、嬉闹着,在浅夏的轻风里摆一场花的盛宴,或浅唱低吟、或高谈阔论、或呼朋引伴、或窃窃私语……围墙上的热闹感染着每一个走过她们身旁的人,自然也包括我。就此,我有了“闲人”之趣。
我想起了苏轼的“闲”,“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作个闲人”是他在是非进退之间的平衡,是他在功名利禄里的清醒,是他在矛盾困境中的重组,自然而然,轻松率性。诚然,苏东坡一半是哲学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另一半是文学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老夫聊发少年狂”“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他一生的传奇与旷达的胸怀,他像蒲公英一样,被风吹到哪里,就以哪里为家,这是他的通透与豁达。
《作个闲人:苏东坡的治愈主义》是文化学者费勇从全新的视角对苏轼之“闲”的解读,全书以苏东坡的诗词文章为主线,串联其坎坷的经历,呈现了一个文采奇秀、率真豁达的东坡形象。在作者的新视角下,东坡之“闲”便有了远离焦虑、放慢脚步、细品生活慢煮岁月的从容。如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邀一缕清风作盏,采一抹花香入茶,与秋水长天,共饮一池秋色。落字为安,淡暖清欢。别让琐事挤走快乐,别让压力影响心情,别让情绪淡了笑容。向阳而生,因阅己,即越己,终悦已。
对学生,尊重个体的多元,相信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树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将一辈子相信自己是个笨蛋。”懂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如果不能如期绽放,那么请相信他是一棵树。对生活,拥有清醒,懂得边界,学会放下。不要为“金蝉”惋惜,而要为“蝉”庆幸。心怀阳光,方能托起灿烂的容颜。以泰戈尔的方式用生命影响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是苏东坡的闲适;“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这是他与世界言欢的恬淡;耕云种月,观海听涛,这是他任岁月变迁我自美好的泰然。眉养一轮朗月,心蓄一池花香,放慢匆匆脚步,莫有“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的遗憾。清风至,便是飞花溅玉!
(海阳市实验中学 曲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