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精神的旅行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这样一所传奇的大学短暂存在过:它屋舍简陋,却大师云集;它颠沛流离,却人才辈出。它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近二三十年,关于西南联大的文学、传记、纪录片层出不穷,在这个被不断重述的过程中,西南联大早已成为不折不扣的传奇。1938年,联大师生从长沙徒步到昆明;81年后,一个叫杨潇的青年作家从长沙一路向西,以徒步为主的方式重走了这趟旅程,并记录下来,写成《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一书,让我们得见80多年前一群年轻人“在路上”的故事。整本书穿插着现代的见闻与过去的故事,历史与现代如蒙太奇般交替出现。这本书也获得了豆瓣读书2021年中国文学非小说榜第一名。
如果将来我们有机会走上这条叫湘黔滇的路,《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就是一本很好的导游书。这本书以空间的变化铺陈展开。一方面,我们跟着杨潇这个金牌导游深入中国西南的湘黔滇,用新的眼光和历史文献来重新看待中国的现状。一路的吃穿住行,方言、人情、古建筑的拆迁,针对环境的一系列考察,都留下了真实的所思所想。另一方面,杨潇神交了曾经在这条路上走过的徐霞客、林则徐、王阳明等人,还有当年几个北大清华的学生。每到一地,杨潇都会穿越时空,借用他们的眼睛和日记来看看现实的世界,或者拿自己的困惑去对标他们的烦恼。
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不同于教科书里的名人,闻一多、朱自清、钱穆、穆旦、吴宓、冯友兰、金岳霖……这些“湘黔滇旅行团”成员都是我们熟悉的名字,他们有血有肉,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杨潇引用了沈从文、闻一多等名家的散文和日记,让我们阅读到这些鲜活的故事。在杨潇笔下,熟悉的人物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不熟悉的人物则令我们产生相知恨晚的感叹。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保留文化的火种,一群老师带着一群学生走上了西迁之路。1600公里的路上,他们也有迷茫、有分歧,但他们仍能不断学习、坚守追求学术的理想,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杨潇为我们搭建了一架桥梁,让今日的我们深切体会到,80多年前这群堪称“中国最强大脑”的精英学生为什么而走,在西迁路途上他们又经历了什么。毫无疑问,“湘黔滇旅行团”的“长征”是英雄主义的。最终,这一批知识青年在面对投笔从戎的同辈时,会从内心相信:参加徒步、继续读书也是一种爱国表现,既是逃难,也是进军,让作为读者的我们透过他们的心灵之路,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阅读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的锚点,不断回望自己,找到生命的来路,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发现最好的自己。
希望我们都能早日出发,踏上读书旅行的征程。走好自己脚下的每一步,也给自己的生命一个锚点,这可能是前面的终点,也可以是后面的起点,让我们再出发吧!
(临沂沂州实验学校 苏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