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Reading room

独行赏雪痴情可叹 ——《湖心亭看雪》赏析

发布日期 : 2020-11-09 点击次数 : 5903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古来写雪的文章繁多,但如《湖心亭看雪》如此雅致者却甚少。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是晚明写景散文小品文的精品。文章读完,脑海中立刻会留下一幅西湖雪后风景图,在大雪覆盖之下,西湖美景都变得隐约点染,犹抱琵琶了。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出身官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人山著书以终。他最擅长散文,著有《琅擐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他的作品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在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写景小品文《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张岱夜晚湖心亭看雪的经过,从作者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其幽远脱俗的高洁情趣。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湖心亭坐落于西湖之上,那雪景当然不会逊色。“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段文字可谓全文雪景描写的点睛之笔。运用白描手法,不加任何渲染地把大雪过后的西湖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全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三个“与”字把天、云、山、水连在了一起, 更能显示出天地之间的苍茫,“上下一白”中的这个“一”字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然后由面到点,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痕"点”“芥”“粒”等独出心裁的量词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换的意境,显示出天地之间的苍茫辽远。内涵丰富,不露斧凿之痕,是炼字的典范。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选在“更定"(晚上七八点钟)之后“独”去看雪,用“舟子”的话说,这是只有痴人才会有的痴举。当然这个痴人运气不错,在湖中竟然又遇到了一个“痴似相公者”。

张岱问其姓氏,却答是“金陵人”,这激发出张岱对故国的思恋之情。张岱是清朝人,却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明亡后张岱发誓不仕,这都说明张岱的遗世独立以及对故国的思恋。

张岱遇到金陵人,也算是志同道合了,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然而张岱没有多饮,只是“强饮三大白而别”。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在意外相逢的惊喜、“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欢娱过后,才觉他们都是他乡游子,所面临的现实将是各奔西东。再者,同是痴人,但所痴之景之情却截然不同,顿时,作者“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惆怅与失意又荡漾心中。

有“舟子”陪伴,作者为何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呢?舟子的喃喃之语揭开了谜底。原来他们虽然同行,却并不同心,由于志趣不同,“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始终不理解。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桨,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

这篇山水小品文,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白描手法写雪之精妙,于赏景中感悟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全文仅一百多字,笔墨精炼含蓄,令人惊叹!

(邹平县礼参初级中学  许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