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Reading room

雨读

发布日期 : 2021-06-01 点击次数 : 575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韩少功

雨天不便外出干活,我只能回到书桌前。如果阴云密布天色太暗,我还得拧开灯,借桌上一角暖光,在雨声中循一些骈句或散章 ,飘飘然落入古人昏黄的心境。

如果风雨摧折了电线杆,电灯、电话、电脑全部死寂,我就只能点燃一支蜡烛 ,摸索着探入不见天日的汉朝或唐朝。

我想象古代书生们身居农耕社会,恐怕也多是蛰居乡里,多是晴耕而雨读的。后人如果竖起双耳,也许能听到累累卷帙中的绵绵雨声;如果伸出双手,也许能摸出纸上的潮润和清凉。很多学者说过,较之西洋文化总体上的外趋性,中国传统文化有总体上的内趋性,比如崇“安”,重“定”,好“静”,尚“止”。这安、定、静、止四个字,难道不正是对雨中乡野的恰切写照?不正是古人们凭窗听雨时的情态?

孟子有过“夜气”一说,以为一个人入夜最容易得气,最容易入道,最容易通神。在孟子看来,昼喧而夜静,昼俗而夜雅,昼巧而夜朴,万籁俱寂之时,夜晚脱落了白昼的红尘,是一个人明心见性的最佳时机。其实,如果孟子不是有钱人,如果他还有田土需要劳作打理,每天累得一入夜就哈欠连天目光迷离,就可能还会谈谈“雨气”的——他将知道,农民不一定有夜闲,但大多有雨闲;不一定有夜思,但大多有雨思。古人的各种知识和感怀很可能在雨声里诞生。

                                               (节选自《山南水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