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校园

Colorful campus

在光影的世界里成长——感受五莲县实验学校的校园电影文化

发布日期 : 2020-04-13 点击次数 : 2174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在致力于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这所学校把电影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电影文化。2013年至2019年,该校先后拍摄了《请不要闯红灯》《父亲节的礼物》《最美红领巾》等多部校园微电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所学校就是五莲县实验学校。



 

观影,体悟家国情怀

 

打造一张独特的名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五莲县实验学校是如何想到从电影入手创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呢?这还要回溯到学校开展的“百部优秀影片、百首优秀歌曲进校园”活动。2011年,为了充分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育人作用,学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遴选出了100部优秀影片,每月放映一部。这样算下来,在学校,同学们每学期都能够观看四至五部影片。不仅如此,学校还组织了“亲子专场电影”活动,提倡亲子共赏影片,让同学们在家里也能充分感受到优秀电影的魅力。


活动一开展,就受到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电影,学校干脆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团队,把电影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开发。2015年,课程正式与同学们见面。


电影课程不仅包含电影的基本知识,还涵盖了观看《南京!南京!》《大决战》《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优秀影片、写影评等内容。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七年级(8)班的苑成硕看完电影后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应该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发愤图强,这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

 

拍摄,亲身参与实践

 

编剧本、选演员、摄影摄像、后期剪辑……除了为同学们讲授电影知识、播放优秀影片,学校还鼓励同学们体验电影拍摄的乐趣。在这方面,学校微电影社团可谓成果丰硕。


2015年,微电影社团拍摄的《父亲节的礼物》获得了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高中组微视频一等奖。20193月,师生联合拍摄的微电影《最美红领巾》又在校园电视台与同学们见面。这部时长10分钟的微电影,以学生的视角讲述发生在校园里、家庭中的真实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在两次拍摄中都担任了重要角色的孔茗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校园影视的素材都源于生活,但以此为蓝本创作的微电影又必须高于生活。所以,从脚本变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对我们这些新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还记得第一天拍摄时正赶上下雨,虽然天公不作美,可是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帮助我们畅游在光影的世界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

 

光影,点亮成长之途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曾说过:“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是的,电影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它可以让人们在充满哲思的生命故事中感受社会和生活百态。而同学们也在这种感受中进步着,成长着。


《父亲节的礼物》的编剧刘恒旭已升入高中读书。爱好文学创作的他现在是五莲县作家协会会员,并且已经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文学作品。


《请不要闯红灯》的演员汤其锟在拍摄结束以后,深刻感受到“请不要闯红灯”不应该只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更是自身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他发动本年级同学成立了校外文明志愿者服务队,向人们宣传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志愿服务的大家庭中。他们活跃在学校周边的社区、广场、公园,对不遵守交通规则、踩踏绿化带、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进行及时的劝阻。


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灵塑造心灵。在浓厚的校园电影氛围里,剧本创作、改编电影、戏剧表演、电影配音、影视动画……一系列与电影相关的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为电影,同学们领略了温暖动人的生命故事;因为电影,同学们体会了愈挫愈勇的精神传奇;因为电影,同学们经历了成长成功的感激喜悦!


来吧,请与五莲县实验学校的师生们一起,用光影记录成长和精彩!

 

 

通讯员   吴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