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Reading room

儿 时 巷 弄

发布日期 : 2024-03-26 点击次数 : 45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张波


时过境迁,唯有这段儿时在小城留下的记忆尤为清晰。那些年,左邻右舍、巷头巷尾的小伙伴们玩得熟透了,远一点的,能与隔上一条马路,甚至长长一条街那边的孩子们混到一块玩。

玩着玩着,自家巷弄的名号也就成了那个年纪上互相攀比、打趣、争斗的一份最青涩的虚荣。

 也怪前人给这些个大大小小、宽宽窄窄的巷弄起了那么离奇古怪的名号。有群小伙伴住在名叫蛤蟆院的巷子里,玩得好的时候也就罢了,一旦闹了别扭,他们家那条巷子的名号会被对方不依不饶地戏弄、嘲笑。蛤蟆院里的孩子常常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干吗偏偏住在这儿?父母们压根儿也不当回事,莞尔一笑:不就是个名号吗,当真还会成蛤蟆了?

那边“棒槌营”的孩子们倒是曾经有过一段风光、威武的短暂荣耀期,谁也不敢招惹“棒槌营”里走出来的孩子们,名号就像他们攥着的小拳头,听上去有股子狠劲儿。说它短暂,是因为后来“棒槌”是用来笑话人家木头脑袋、做事呆板的意思。“棒槌营”的孩子们顿时少了几分硬朗。

比起这两条巷子的名号,像“梳儿巷”“簸箕巷”也就显得不那么扎眼了。

有段时间,最横的要数从“大爸爸巷”横着走出来的那群带着强大气场的孩子了。看他们个个像只骄傲的小公鸡,就连稚嫩的童声里都带着“爸爸”们才会有的那种居高临下的腔调。

相形见绌,另一条街上“小爸爸巷”走出来的孩子们,明显就英雄气短,起码跟“大爸爸巷”一比较,“小爸爸巷”就矮上一大截。

这群孩子长大后,偶尔凑到一起,再聊起当年的桩桩糗事,都能笑得喷出饭来。

小城的地名儿、街名儿、巷名儿,其实都有它的典故和来历,只是那个时候,孩子们不求甚解,只往字面上讲究个名号、排场或是虚荣。如今细细琢磨,一个城市的街头巷尾透出的种种名号,也代表着一个时代,讲述着世代相传的传奇故事。名号大小并不重要,只要有文化内涵、民俗底蕴、人文精髓,这个名号就有价值,就具有传世意义。

这些虽说叫起来不硬朗、不鲜亮的名号,却让人有种绵长的怀旧感、亲近感,有种对小城青涩的眷念和感怀,常常会有一种期待与它邂逅的冲动……

(选自《扬子晚报》,2022510B3版,有删改)

赏析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些让人感到稀奇、好玩儿甚至困惑的巷弄的名字。比如北京的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帽儿胡同、国子监街、琉璃厂、金鱼胡同、东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儿胡同等,济南的芙蓉街、曲水亭街、宽厚里、剪子巷、水胡同、馆驿街、普利街、东花墙子街、西更道街、福音里等,因烧烤而火爆出圈的淄博烧烤美食街——八大局,等等。其实,这些名字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每一个名字都有它的典故和来历,记录了曾经在这里或居住或工作的人们的生活,承载了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随着城市面貌的不断更新,这些历史文化符号有些也在逐渐消失,成为众多孩童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心中珍藏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