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让红色精神在同学们心中扎根
发布日期 : 2025-10-28
点击次数 : 1551
来源 : 本报记者 高瑞睿 通讯员 王谋利 孙明蕾
在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的历史课堂上,一位老师正在讲述日照籍烈士尹景伊在五卅运动中高呼口号、英勇就义的事迹,同学们眼中闪烁着崇敬的光芒。“课本里的英雄不是遥远的名字,他们可能就长眠在家乡的山岗上。”韩佳琦同学轻声感慨道。此刻,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从家乡土壤里生长出的热血根脉。
课本接上地气,英雄就在身边
如何让红色精神真正浸润童心?东港实验学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教育回归脚下这片热土。学校精心编写的《日照红色印记》乡土教材,成为同学们触摸历史的温暖媒介。从抗日烽火时期到建设年代,家乡土地上真实发生过的抗争与奉献,化作书页间的日照“刘胡兰”、支前模范、建设先锋……当在语文课上剖析《红岩》的信仰力量,道德与法治课上探讨“日照暴动”背后的家国担当时,红色基因便不再是抽象符号,而是融入了同学们对“家乡”与“祖国”更深刻的理解。
从课堂上的知识浇灌到活动中的身心体验,再到日常环境中的无声滋养,东港实验学校编织了一张红色育人立体网,让信仰完成了从“知”到“情”、化“意”为“行”的完整闭环。红色基因在这里被成功唤醒,它不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少年眼中不灭的光、心中升腾的暖、脚下稳健的路。当童声讲述英雄,当童心铭记历史,红色血脉便在新时代的脉搏里,找到了永续传承的生命力量。
课本接上地气,英雄就在身边
如何让红色精神真正浸润童心?东港实验学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教育回归脚下这片热土。学校精心编写的《日照红色印记》乡土教材,成为同学们触摸历史的温暖媒介。从抗日烽火时期到建设年代,家乡土地上真实发生过的抗争与奉献,化作书页间的日照“刘胡兰”、支前模范、建设先锋……当在语文课上剖析《红岩》的信仰力量,道德与法治课上探讨“日照暴动”背后的家国担当时,红色基因便不再是抽象符号,而是融入了同学们对“家乡”与“祖国”更深刻的理解。
童声讲述信仰,故事有了心跳
“星火阅读·红领巾故事汇”的舞台上,张蕊同学紧握拳头,声情并茂地朗诵尹景伊烈士牺牲前的无畏宣言。那一刻,文字的力量穿透时空。“当我读到烈士握紧拳头、宁死不屈的文字时,突然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舍生取义’。”毕城赫同学在演出后激动地说道。同学们化身“红色讲解员”,用清澈童声诠释孟良崮的硝烟与抗疫“逆行者”的背影。讲述的过程,成了少年与英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信仰的种子在炽热的演绎中悄然萌发。
校园处处课堂,精神时时滋养
步入校园,红色印记俯拾皆是。学校的雷锋纪念馆里,斑驳的军用水壶和泛黄的日记本无声述说着“螺丝钉”的坚韧;党建长廊以清晰的时间轴,铺展开百年大党的壮阔征程;红领巾广播站每日准点播送的“红色小故事”,已成为课间最受欢迎的声音背景。“清明追思缅英烈”主题队会上,少先队辅导员张言健分享《战地日记》,令在场同学悄然红了眼眶;“传承红色基因”主题队会上,退役军人讲述海岛守礁岁月,更让同学们懂得“和平年代,国防意识永远不能褪色”。多形式的培养让“时时受教育,处处受熏陶”成为日常。从课堂上的知识浇灌到活动中的身心体验,再到日常环境中的无声滋养,东港实验学校编织了一张红色育人立体网,让信仰完成了从“知”到“情”、化“意”为“行”的完整闭环。红色基因在这里被成功唤醒,它不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少年眼中不灭的光、心中升腾的暖、脚下稳健的路。当童声讲述英雄,当童心铭记历史,红色血脉便在新时代的脉搏里,找到了永续传承的生命力量。
追寻先烈足迹,参观安哲事迹陈列馆
道德与法治课上,师生探讨“日照暴动”背后的家国担当
在学校雷锋纪念馆里,深入学习雷锋精神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