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伴成长 ——记汶上县义桥镇中学的传统文化育人之路
本报记者 高瑞睿 通讯员 吴学俊/摄影报道
汶上县义桥镇中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引导广大师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先后获评省级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校园、家长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探索传统文化育人之路、助力学子成长是学校永不停歇的课题。
开展活动,传承优秀文化
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一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国旗下讲话和主题班会。主题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的良好氛围。
对于主题教育,陈硕同学颇有感触:“每到周一,我都会在国旗下聆听讲话。通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我知道了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性。在接受‘敬廉崇洁 诚信守法’的主题教育后,我也明白了什么是做人的根本。”
每年4月,学校还会举办“悦读节”。在这期间,学校推出军乐表演、经典咏唱、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肖泽宇同学尤其热爱阅读,他不无感慨地说:“每年4月的校园悦读节,是我们最期待的活动之一。在这一天,我不仅能够阅读到丰富的书籍,还能通过诗歌朗诵、课本剧展演等形式,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阅读不仅是学习,更是一种享受。”
漫步校园,体会润物无声
“学校走廊的文化墙,是我们每天必经的地方,那里展示着我们班级的特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张曼曼同学说,“每每走过,我都会被那些精心设计的展示所吸引。它们虽无声,却告诉我们要尊重传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的走廊变成了一条条充满文化气息的长廊,每个班级都会根据“经典阅读、传统文化、班级风采”等主题来设计自己的文化墙。走在走廊中,同学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文化的脉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义”。学校坐落在义桥镇,“义”也是地域文化的显著符号。基于这两点,学校确立了以“义”为核心的“一魂一训三风”校园文化建设脉络。学校还根据《论语》,把校园的道路都赋予了文化内涵。闻义路、好义路、思义路……皆有出处。
通过这些校园文化建设,同学们于无声处感受经典,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举办祭孔大典,感悟儒家精神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学校都会举行祭孔大典。伴随着高亢悠远的《大同歌》,孔子的后人敬献花篮;全体师生带着浓浓的敬意,向孔子行三拜之礼,表达无比崇敬的心情。学校领导恭读祭文,传达对古圣先贤的追思,表达今人传承华夏文脉的决心。全校师生共同吟诵《论语》的精华词句,领悟儒家“以仁为本”的精髓,聆听孔子的谆谆教诲。孔祥泗老师是孔子第七十五代嫡孙,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早早地起来着装打扮,到校后就会去帮着布置会场、敬献花篮,以最虔诚的心参与到祭孔活动中。
祭孔大典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教师体悟教书育人之魂,让同学们习得求知处世之道、熟知传统礼仪、争做义质君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同学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撑。我们将会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作风,厚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信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校长曹卫光说道。
课本剧展演
阅读节作品
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