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Reading room

“楷模”原是两种树?

发布日期 : 2020-06-02 点击次数 : 740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编者按: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提到他的阅读方式:“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他喜欢读书,不拘泥于对字句的解释,而重在整体感悟。


“不求甚解”这个成语现在形容用心不专,多含贬义。读书虽然不都是为了做学问,但如果想从中真正学到知识,那就不能不求甚解。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个词语,你会发现追根溯源地阅读也会妙趣横生。


20191219日,《“时代楷模”学生读本》系列丛书正式发布,这是一套专门为中小学生创作的读本。丛书以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事迹为蓝本,进行文学加工,向青少年传达胸怀家国、崇德尚义、爱党敬业等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那何谓“楷模”呢?为什么要用“楷模”一词代指榜样或模范呢?


“楷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榜样、模范”。如果寻根溯源,“楷模”一词至迟在东汉时期就已形成,据《资治通鉴》第五十五卷记载,东汉时期在太学里就曾流传有“天下楷模李元礼”的说法。


根据《辞海》的阐释,“楷”和“模”分别是两种树木。“楷”:木名,相传楷树枝干疏而不屈,因以形容刚直。“模”:木名,传说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关于“楷模”一词的由来,北宋人孙奕在其所编著的《履斋示儿编》一书中也有提及:“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


楷树俗称“黄连木”,其木质地柔韧,久藏不腐,亦不易折。据说这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成为众树的榜样。相传这棵楷树为孔子弟子子贡所植。清康熙年间,这株楷树遭雷火焚死,后人遂将枯干图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贡手植楷”。又在石上建了一座碑亭,取名为“楷亭”。模树,则传说是生长在西周初年主张“明德慎罚”礼贤下士的周公坟上。由于这两种树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形状所象征的品格又为人们所推崇,后来人们就取“楷”和“模”两种树的特征,来代指品格高尚的人,“楷模”一词遂沿用至今。

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刘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