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Reading room

好书不厌千回读

发布日期 : 2020-11-03 点击次数 : 1047 来源 : 《山东教育社》(中学生) 分享:

阅读就像一杯咖啡,初尝时只感觉到苦;细品,才能发现其中的甜。

——题记

一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身上,增添了几分暖意。

无所事事的我拿起了书桌上的一本书——《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所著。记得老师要求“多读,领会其中蕴含的精华”。读过一遍之后,便怎么也不肯去读第二遍了,只觉得这本书过于枯燥,不适合正值青春的我阅读。

即使万分不情愿,我还是拿起了那本书,在老师的“逼迫”下看了一遍又一遍。 以至于当时对这本书抱有极大的恶意,连带着开始讨厌鲁迅先生。

如今的一切都与那时截然不同,没有来自老师的“逼迫”,没有面对考试的压力。有的,仅仅只是一个闲人对于这本能打发时间的书的欣喜。

我翻开书,从开头的作者简介一直看到最后一页,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了。第一次读,是懵懂的;第二次读,是枯燥的;第三次读,是厌恶的;这一次,是惊奇的。

就拿《狗·猫·鼠》来说吧,第一次读,以为只是简简单单地介绍这几种动物,当时还在吐槽:“这样的文章也能被称为佳作?要是我也写几篇风格类似的文章,会不会也被称为‘大文豪’啊??哈哈哈!”

第二次读,心中就有了疑惑: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几种动物呢?猫那么可爱,怎么就被鲁迅先生嗤之以鼻呢?而且谁会喜欢老鼠啊,反正我不会,看到它就害怕。

第三次读,又有了新的疑惑:文章为什么要以“狗·猫·鼠”来命名呢?著名作家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深意,鲁迅先生应该不会随便给文章取名吧?

读久了,以前的一些疑惑也就有了答案。本文的猫在鲁迅先生笔下,被赋予了新的身份——施虐者,而老鼠成为受虐者。

这一次的阅读,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文笔之精妙。看似简单、随手拈来的文章,却蕴含着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尖锐批判,对伪君子的嘲讽,对弱者的同情。

再比如《二十四孝图》,第一次读只是以为鲁迅先生在介绍“二十四孝”中的几个故事。第二次读时,以为鲁迅先生在表达自己对这几个故事的看法。第三次读,又发现鲁迅先生似乎在借这篇文章表达对某些人的嘲讽……这一次,我好像终于理解了鲁迅先生真正的用意。联系自己之前搜集过的资料,我似乎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在以笔为武器,来批判那种封建的“愚孝”。

明明还是同一本书,读的次数、心境、时间不同,对其理解也截然不同——从一开始的一问三不知到后来的似懂非懂,再到最后的赞叹不已。

名著的魅力就在于此,每读一次,都能发现一些不曾见过的风景,收获新的感悟。

所以,不要对读过一遍的书嗤之以鼻,以为自己已经懂了它的全部。事实上,当你读了这本书一百遍以后,读第一百零一遍时,还是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临沂市河东区益民实验中学  吕金贝  指导教师  周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