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校园

Colorful campus

走近母亲河探究性研学收获丰 ——济南市槐荫区礼乐中学跨学科黄河研学纪实

发布日期 : 2024-05-17 点击次数 : 145 来源 :
本报记者  高瑞睿  通讯员  何斌/摄影报道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培养同学们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能力,济南市槐荫区礼乐中学的同学们在多学科教师的带领下,走近黄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性研学活动。
让书本知识走进现实生活
  在没走出校门之前,很多知识对同学们而言,更多停留在书本和各种各样的习题中。走出校门,在老师的点拨下,它们顿时变得立体和鲜活起来。初二(1)班的张梦乔同学深有感触地说道:“仅仅是黄河大桥,我们就从中发现了很多数学元素,运用相似、建系、函数等数学知识还能算出大桥的高度;而物理课上学到的力学知识,对于桥梁的设计和建造是如此重要。”
  一路走来,同学们惊讶地发现,那些貌似抽象、枯燥的“书本知识”,很多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初二(4)班的邹亚澎同学在研学报告中写道:“我们往往习惯于从某一学科的角度去看问题,但在不同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让我第一次懂得了从多学科的角度看待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这不仅启发我重新看待各学科的学习,也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以桥上变化感受时代变迁
  历时半年,行程上百公里,学校师生实地考察了十多座黄河上的桥。
  通过河道之下的万里黄河第一隧——济泺路隧道,研学分队驱车短短几分钟就到达了黄河对岸;返回时,他们走的则是河面之上的浮桥。同一距离,两种不同的通行方式:一个现代、风驰电掣;一个传统、高低不平,甚至还有些让人胆战心惊。道法老师于慧芳告诉大家:“十多年前,济南只有一座黄河公路大桥,那时从市区出发过黄河,大多要走浮桥。如遇汛期浮桥拆除,就只能绕道市区东部的黄河公路大桥了。”这真是出乎同学们的意料。
  站在隧道不远处的泺口铁路桥下,初二(6)班的滕子昱同学向大家介绍道:“眼前这座大桥始建于1908年,是今天黄河上一座仍在跑火车的百年老桥。它生不逢时,先后四次遭受战争破坏,是列强掠夺中国主权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的真实写照。”
  听完师生关于百年大桥的介绍,再来到现代感十足的京沪高铁大桥下,看到呼啸而过、时速近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速列车,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极大的震撼!
从红色印记汲取信仰力量
  万里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黄河岸边,就留下了很多红色印记。
  泺口九烈士纪念碑前,副校长何斌饱含深情地说道:“90年前,在此壮烈牺牲的烈士,年纪最大的只有33岁,最小的仅有23岁,其中还有一对亲兄弟;而56年前,泺口铁路大桥上,一列满载乘客的火车快速驶来之际,守桥战士王士栋拼尽全力将一根圆木掀出了铁轨,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1岁。同学们,是什么让他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选择了牺牲?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万里黄河,奔流不息。在多个学科老师的带领下,师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共同研究母亲河,同学们开阔了视野,综合性看问题的能力也显著提升。站在黄河岸边,听老师讲解家乡济南、趵突泉名字的由来;观“齐烟九点”之鹊山和华山,赏赵孟頫因此而作的千古名画《鹊华秋色图》,听神医扁鹊和鹊山的故事。师生在亲身感受家乡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生活在齐鲁大地的自豪感。

瞻仰泺口九烈士纪念碑

研究小组制作桥梁模型

鹊山脚下共话黄河战略

桥与物理之手工建模

老师讲解桥梁中的数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