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视听

Cool audiovisual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 ——纪录片《过年的画》赏析

发布日期 : 2023-05-22 点击次数 : 156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绘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视觉艺术。中国山水画、人物画,西方的水粉画、油画,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鲜有人知的是,在色彩纷呈的绘画世界里,还有几个剑走偏峰、专门从事年画创作的地域流派,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天津杨柳青的木版年画。

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了系列纪录片《过年的画》,不仅是对杨柳青木版年画发展历史的探索,也是对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事沧桑中艰难传承的一次时空考证。

杨柳青是天津的千年古镇,明代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及两岸漕运的兴起,让杨柳青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因为毗邻京城,杨柳青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画师,当地盛产的杜梨木又恰是上乘的雕版材料。彼时,社会政治趋于稳定,艺术创作在宫廷、民间都迎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说,杨柳青木版年画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产物。在鼎盛时期,杨柳青全镇及周边村庄出现了“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在北方,年画是寻常百姓喜迎新春的必备物品,它不仅是人们祈愿纳福的一种行为表达,也是对艺术和美的一种普遍追求。在中国的版画史上,杨柳青木版年画以色彩典雅、柔丽多姿的特点脱颖而出,与南方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

跟随纪录片的镜头,观众不难发现,杨柳青木版年画源远流长,“人”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复杂,一张年画的制作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环节,而局部的处理更是烦琐,比如粉脸就有十五道工序,顺序依次进行,不可前后颠倒。细节的专注代表着严谨的态度。斗转星移,众多致力于版画创作的工匠走入了时光深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他们的姓名。他们如一粒粒普通的砂石,以生命为积淀,将一项普通的民间文化堆砌成一座耀眼的艺术城堡。

20世纪初,阿里克谢耶夫作为一名研究东方文化的年轻学者从俄国来到中国,在璀璨的中国文化中,他被杨柳青木版年画深深吸引。后来,他将杨柳青木版年画带到欧洲,极富东方艺术气息的画作引起诸多欧洲学者的注意,他们通过不断收藏与研究,对神秘的东方国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当时间来到20世纪50年代,王树村作为突出的传承人接过了杨柳青木版年画创作的历史火炬。他不问世事,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杨柳青木版年画。1959年,王树村以中国民间年画为背景编写的《杨柳青年画资料集》一举获得德国莱比锡国际书展银奖。王树村一生收藏杨柳青年画17000余件,编写专著近80部,他将其中大多数精品捐给了各地美术学院和博物馆。

天津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杨柳青木版年画无疑是一枚耀眼的地域文化符号。2018年,天津市非遗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了用数字时代的影像技术记录、抢救和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工作,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携手迈进了新时代。我们可以预见,古老的年画插上科技的翅膀,将会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肖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