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享劳动时光 赋能全面成长———海阳市发城镇初级中学多彩劳动实践掠影
发布日期 : 2025-06-25
点击次数 : 1145
来源 :
在海阳市发城镇初级中学,劳动是一门人人参与的“必修课”。同学们要在四年的初中生活中参加九项日常家务劳动、五项实践基地生产劳动、两项志愿服务或公益劳动,而且要遵循传统历法,根据二十四节气,在开创的花果园、药草园、蔬菜园和阳光玫瑰葡萄园中体验种植、除草、施肥、采摘全过程,学校处处闪动着同学们挥汗劳作的身影。
走进“蘑菇小屋”,做专业“小菇农”
要问及在学校的最大乐趣所在,很多同学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蘑菇栽培和豆腐加工。学校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在校园内建起了“蘑菇小屋”和“豆腐坊”,开展蘑菇栽培和豆腐加工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劳动主动性。
走进“蘑菇小屋”,只见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的蘑菇栽培包,上面探出一朵朵圆润饱满的“小脑袋”,煞是喜人。校长范明科介绍,学校引进了五百多个蘑菇栽培包,从学习蘑菇栽培知识,到亲手栽培、记录,同学们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这些可爱的蘑菇包。他们制定值班表,定时走进“蘑菇小屋”,给蘑菇喷水、盖“被”,观察蘑菇的生长过程,关注蘑菇发菌期、出菇期的变化,并及时记录蘑菇生长情况。
“从菌种栽培、养料准备,到环境调控、采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耐心观察蘑菇的生长状态,细心调整栽培环境,以确保蘑菇的健康生长。我从中明白了,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其独特的生长规律和需求,需要得到尊重和呵护。”九年级(1)班的张继坤同学说。
现如今,“蘑菇小屋”的第一批“小菇农”已成为蘑菇栽培“小专家”。高年级同学已经拥有丰富的蘑菇栽培经验,他们还当起小教员,耐心指导新同学掌握蘑菇栽培技能。
走进“豆腐坊”,“导演”大豆“变形记”
每周二、周四,学校里的“豆腐坊”便热闹非凡。宽敞明亮的“豆腐坊”里整齐摆放着各种制作豆腐的器具,文化墙上展示的是豆腐的起源以及制作流程。磨浆、滤浆、煮浆、点卤、压制成型,同学们系着围裙、戴着袖套,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完成豆腐的各项制作工序,“导演”着从大豆到豆腐的“变形记”。
“从挑选大豆、浸泡、磨浆、煮浆、点卤,到豆腐成型,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当最终看到一块块白嫩细腻的豆腐从自己手中诞生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八年级(1)班的范昭宇同学说。
同学们采摘的蘑菇和做好的豆腐总是第一时间送到学校食堂,被做成一道道美食。亲手采摘的蘑菇味道鲜美,亲手制作的豆腐味道纯正,同学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
“学校一直努力为同学们打造不同的学习场景,用心成就每一名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范明科说,“无论是养蘑菇还是做豆腐,在这些过程中,同学们的知识技能包不断扩容,探索与动手能力、团队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都有所提升。”
参与多样种植,体验多种收获
学校按年级划分劳动实践区域,开辟花果园、药草园、蔬菜园和阳光玫瑰葡萄园等劳动园区,种植了苹果树、金银花、丹参、白菜、茄子、辣椒、南瓜、土豆、花生、阳光玫瑰葡萄等。同学们在劳动园区认识农作物、了解其生长过程,定期开展栽种、除草、施肥、采摘等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与艰辛。
“种植活动中,同学们亲手触摸土壤,参与播种、浇水,观察植物生长,这些过程充满了乐趣。当看到同学们因为植物的成长而露出喜悦的表情时,我也会感到满足和快乐。作为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种植活动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通过种植,同学们学会了珍惜生命、尊重自然。他们在劳动中养成的这种责任感让人欣慰。”劳动教师姜学慧说。
“从播种到发芽,再到生长、开花、结果,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在种植活动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思考其中的原因,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了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对我的学习有帮助,也会对我的未来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七年级(1)班的宋雯峰同学说。
参加公益劳动,传递“爱的奉献”
每到冬季,劳动园区便进入季节性劳动停滞期,而学校适时推出的“爱在冬天,我为大树‘穿新衣’”冬季树木涂白活动总能激起同学们的劳动热情。冬季树木涂白活动的任务是给学校主次干道绿化带树木穿上“防护衣”。活动开始前,老师和同学们会展开讨论:冬天为什么要给大树“穿新衣”呢?同学们畅所欲言。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懂得了树木刷白不仅美观,而且能预防病原真菌的侵入,避免感染病害,同时还能杀死寄生在树干上的越冬病虫卵,能起到对抗霜冻的作用,保障树木安全越冬。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协助下,对各种刷白原材料进行拆袋、配比、混合、拌匀、装桶等工作。随后,各班级同学几人一组,在各自分得的区域内默契合作。取料的、端盆的、拿刷子的、拿竹竿的……他们按照老师讲解的涂刷步骤和方法,一丝不苟地反复涂刷树皮缝隙、洞孔、树杈处等重点部位,及时处理大树翘皮等现象,确保涂刷均匀、整体美观。经过同学们的一番耐心操作,学校主次干道绿化带的大树都穿上了美丽的白色“新衣”。
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不仅了解到树木御寒保暖的方法,锻炼了动手能力,满足了照顾大树的“爱心”,还掌握了劳动技能,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开心地笑着,与大树相拥,与自然相拥,与实践相拥。
此外,同学们还走出校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卫生清理;走进敬老院,认真仔细地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送上精彩的文艺节目……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及公益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为培植同学们劳动与奉献精神的一方乐土。
同学们在学校多彩的劳动实践中不仅培养了劳动技能,还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养成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走进“蘑菇小屋”,做专业“小菇农”
要问及在学校的最大乐趣所在,很多同学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蘑菇栽培和豆腐加工。学校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在校园内建起了“蘑菇小屋”和“豆腐坊”,开展蘑菇栽培和豆腐加工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劳动主动性。
走进“蘑菇小屋”,只见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的蘑菇栽培包,上面探出一朵朵圆润饱满的“小脑袋”,煞是喜人。校长范明科介绍,学校引进了五百多个蘑菇栽培包,从学习蘑菇栽培知识,到亲手栽培、记录,同学们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这些可爱的蘑菇包。他们制定值班表,定时走进“蘑菇小屋”,给蘑菇喷水、盖“被”,观察蘑菇的生长过程,关注蘑菇发菌期、出菇期的变化,并及时记录蘑菇生长情况。
“从菌种栽培、养料准备,到环境调控、采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耐心观察蘑菇的生长状态,细心调整栽培环境,以确保蘑菇的健康生长。我从中明白了,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其独特的生长规律和需求,需要得到尊重和呵护。”九年级(1)班的张继坤同学说。
现如今,“蘑菇小屋”的第一批“小菇农”已成为蘑菇栽培“小专家”。高年级同学已经拥有丰富的蘑菇栽培经验,他们还当起小教员,耐心指导新同学掌握蘑菇栽培技能。
走进“豆腐坊”,“导演”大豆“变形记”
每周二、周四,学校里的“豆腐坊”便热闹非凡。宽敞明亮的“豆腐坊”里整齐摆放着各种制作豆腐的器具,文化墙上展示的是豆腐的起源以及制作流程。磨浆、滤浆、煮浆、点卤、压制成型,同学们系着围裙、戴着袖套,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完成豆腐的各项制作工序,“导演”着从大豆到豆腐的“变形记”。
“从挑选大豆、浸泡、磨浆、煮浆、点卤,到豆腐成型,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当最终看到一块块白嫩细腻的豆腐从自己手中诞生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八年级(1)班的范昭宇同学说。
同学们采摘的蘑菇和做好的豆腐总是第一时间送到学校食堂,被做成一道道美食。亲手采摘的蘑菇味道鲜美,亲手制作的豆腐味道纯正,同学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
“学校一直努力为同学们打造不同的学习场景,用心成就每一名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范明科说,“无论是养蘑菇还是做豆腐,在这些过程中,同学们的知识技能包不断扩容,探索与动手能力、团队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都有所提升。”
参与多样种植,体验多种收获
学校按年级划分劳动实践区域,开辟花果园、药草园、蔬菜园和阳光玫瑰葡萄园等劳动园区,种植了苹果树、金银花、丹参、白菜、茄子、辣椒、南瓜、土豆、花生、阳光玫瑰葡萄等。同学们在劳动园区认识农作物、了解其生长过程,定期开展栽种、除草、施肥、采摘等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与艰辛。
“种植活动中,同学们亲手触摸土壤,参与播种、浇水,观察植物生长,这些过程充满了乐趣。当看到同学们因为植物的成长而露出喜悦的表情时,我也会感到满足和快乐。作为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种植活动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通过种植,同学们学会了珍惜生命、尊重自然。他们在劳动中养成的这种责任感让人欣慰。”劳动教师姜学慧说。
“从播种到发芽,再到生长、开花、结果,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在种植活动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思考其中的原因,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了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对我的学习有帮助,也会对我的未来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七年级(1)班的宋雯峰同学说。
参加公益劳动,传递“爱的奉献”
每到冬季,劳动园区便进入季节性劳动停滞期,而学校适时推出的“爱在冬天,我为大树‘穿新衣’”冬季树木涂白活动总能激起同学们的劳动热情。冬季树木涂白活动的任务是给学校主次干道绿化带树木穿上“防护衣”。活动开始前,老师和同学们会展开讨论:冬天为什么要给大树“穿新衣”呢?同学们畅所欲言。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懂得了树木刷白不仅美观,而且能预防病原真菌的侵入,避免感染病害,同时还能杀死寄生在树干上的越冬病虫卵,能起到对抗霜冻的作用,保障树木安全越冬。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协助下,对各种刷白原材料进行拆袋、配比、混合、拌匀、装桶等工作。随后,各班级同学几人一组,在各自分得的区域内默契合作。取料的、端盆的、拿刷子的、拿竹竿的……他们按照老师讲解的涂刷步骤和方法,一丝不苟地反复涂刷树皮缝隙、洞孔、树杈处等重点部位,及时处理大树翘皮等现象,确保涂刷均匀、整体美观。经过同学们的一番耐心操作,学校主次干道绿化带的大树都穿上了美丽的白色“新衣”。
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不仅了解到树木御寒保暖的方法,锻炼了动手能力,满足了照顾大树的“爱心”,还掌握了劳动技能,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开心地笑着,与大树相拥,与自然相拥,与实践相拥。
此外,同学们还走出校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卫生清理;走进敬老院,认真仔细地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送上精彩的文艺节目……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及公益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为培植同学们劳动与奉献精神的一方乐土。
同学们在学校多彩的劳动实践中不仅培养了劳动技能,还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养成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