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银河的梦想 ——动漫剧《天眼之父南仁东》观后感
当我们抬眼望向天空时,会想到什么?是一望无际的银河,是浩瀚无边的苍穹,是繁星,是皎月,抑或是烈火骄阳……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宇宙探索的脚步。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从“观众”到“参与者”,再到“领头羊”,建造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单口径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个中艰辛可想而知。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辛勤付出。其中,“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让大家充满敬佩。动漫剧《天眼之父南仁东》通过阿U的孩童视角,采用片段回溯方式,还原了南仁东建设中国天眼的全过程。短短十集,不仅让我们见证了天眼的诞生,更看到了一代科学家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
动漫剧《天眼之父南仁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第二十四届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会上提议建设“大射电望远镜”,正是这一提议激发了南仁东的灵感。南仁东想,我国要抓住机会,争取率先建造“大射电望远镜”。彼时,对于他的提议,大家认为是无稽之谈。毕竟,当时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还是直径300米的“阿雷西博”,来自美国;其次是德国的“埃菲尔斯伯格”,直径100米。在当时,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直径才25米,从材料、经验、专业人才、场地等方面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那样的情况下,想要建造一个比美国“阿雷西博”直径更大的望远镜,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是,南仁东偏要博一把。剧中的他身上背着两个鲜明的标签,“拼”和“轴”。为了给“中国天眼”寻找合适的建造场地,一把年纪的南仁东辗转全国各地,部分选址地势陡峭,再赶上下大雨,泥石流爆发,稍有不慎就会被冲走,可即便冒着生命危险,南仁东也从未停止过寻觅的脚步,反而愈走愈快。一连熬几个大夜,身体吃不消便匆忙咽几粒药丸再继续赶路,抓紧一切时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作为选址的地区。就这样,在南仁东的坚持不懈之下,“天眼”终于选定了最理想的“家”,就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南面的大窝凼。
然而,确定地址仅是建造“天眼”漫漫长路的第一步,真正的难题还在后面。南仁东计划在中间打造一个500米口径的望远镜,周围分布着30个300米左右直径的天线阵列,单是想象就觉得气势磅礴,可这样设计所需的经费也会是天文数字。为了争取经费,南仁东一遍遍完善报告,连轴转的日子里,他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可他根本顾不得自己,一心只想早日开启“中国天眼”FAST计划。
好不容易争取到经费,但怎么才能让天眼“动”起来,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4450块镜片如何挂在钢索上?馈源舱应该悬多高合适?怎样保持FAST结构的整体性?一个个问题抛在眼前,南仁东带着团队逐一攻克,做了无数次实验。最终,他们创造了“奇迹”,研发出一种钢绞线的成品索,“中国天眼”成功建造。
令人痛心的是,在“中国天眼”FAST首次发现六颗已得到国际认证的脉冲星,在中国又一次在全新的领域站在世界之巅时,南仁东却永远离开了我们……因为心系FAST计划的运行情况,即便得知自己已罹患肺癌,南仁东仍坚持在岗,为我国天文事业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这份“敬业”令人钦佩,这份“无私”更让人感动!
在我国,像南仁东一样的伟大科学家还有千千万万,他们敢为人先、坚毅执着,为科学事业倾注毕生心血,为祖国发展贡献中坚力量。我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能稳步发展、屡攀高峰。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像前辈们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汪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