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校园

Colorful campus

探秘非遗“宝藏” 学做非遗小匠人

发布日期 : 2020-11-06 点击次数 : 554 来源 :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分享:

通讯员  王静  于莲花  王艳芳  摄影报道

不久前,或海市望海园中学的8名同学作为学校代表走进威海市非遗保护中心。参与线上直播活功。这里有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登台展技艺。因为是疫情期间,为让市民们足不出户即可感受非遗之旅,所以此次技艺展演采用了线上直播的形式。市民们将通过直播屏幕全方位了解威海的非遗文物,听一听文物背后的故事。

非遗保护中心的展厅里,很多记者手里拿着“长枪短炮”在拍照、录像。花祥纷呈的威海剪纸、精美绝伦的乳山钩织、栩栩如生的传统面塑、淳朴灵动的文登泥塑、古朴典雅的葫芦烙画,还有匠心独运的传统锔艺和威海锡镶技艺……令同学们目不暇接。这些代代相传的民间手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民间手艺是中国人情感和文化的共同表达,也构筑了威海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风貌。这次展示的民间手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已足以令同学们惊艳和赞叹。



传承人向同学们讲述葫芦烙画的故事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磨剪子嘞,戗菜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锔艺传承人耿海胜老师教同学们的几句吆喝声,可把大家伙儿乐坏了。在耿老师的细心讲解下,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锔瓷,也明白了传统手艺人的坚守。耿老师还让同学们体验了一下锔瓷中最简单的技艺——打孔。

锔碗所用的工具很简单,一个像花生米粒儿大小的钻头,一把像拉胡琴用的弓子,只不过弓子上系的不是马尾儿,而是一根细绳儿。用它缠在钻头上,来回地拉动。“这个小钻头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刚钻儿。“耿老师介绍道,“别看它小,它可是这个行当赖以生存的主要工具。正如人们所说‘没有金刚钻,别揽老器活儿。’其实,这句话不仅是指这粒小钻头,更是指这门技艺绝活。“同学们听完耿老师的讲解,开始认真地动手操作,真的是“眼巧,手拙”,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一点也不轻松。“弓绳缠好蘸点水,把握角度方向正。”刘雨东同学拿着弓,要领虽然记住了,却怎么也找不到感觉。耿老师就手把手教他,不一会儿认真学习操作的刘雨东额头上就渗满了汗水。“钻一个孔就这么不容易,原来所有的严丝合缝都暗藏着这么多坚守和努力啊!”刘雨东不禁感慨道。耿老师这样的匠人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民魂精髓和中华文化。


跟传承人学锔艺打孔



传承人在展示锔艺技艺


让中国画起来

做面塑的爷爷慈眉善目,指着用具告诉同学们,这是制作面塑时,塑形用的“武器”,最常用的有下面四种:刀、剪子、木梳和针。刀切面,剪子可以剪花枝、花瓣或动物的毛,木梳用来制作动物的耳朵和植物的花纹,针用来挑鼻子……小动物一律用四种豆子“点睛”:蚕豆、黄豆、绿豆和眉豆。“同学们猜猜,红枣片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爷爷的问题刚一说出,同学们便异口同声地说道:“动物的舌头!”

爷爷边说边做,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猪就从他的手心里变了出来。


传承人向同学们讲述面塑的历史


为钟南山爷爷雕像

这边,作为泥塑传承人的阿姨,正在为钟南山爷爷做雕像。那块泥巴在她灵巧的手里,想圆就圆,想方就方,三下五除二,钟南山爷爷的雕像就完成啦!主题鲜明、寓意美好、饱含深情、祈福安康,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宣讲防疫知识,宣传抗疫英雄,弘扬时代正能量,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同学们都为这位阿姨点赞!


泥塑《钟南山》


精雕细刻


可爱的小鱼游起来

剪纸的传承人郝爷爷笑呵呵的,小剪刀在他手里就像有魔法似的,只一会儿一对可爱的小金鱼就出现了,好像只要吹口仙气,鱼儿就能摇着尾巴游起来。爷爷还为同学们剪了一个福字。


传承人在展示剪纸作品

传统文化是缔造我们的精神基因,就像血液一样流淌于我们的生命中。这样的展示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民俗文化,并从中感受到了威海人精神上共同的根与魂。“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同学们要努力守护民族根脉的初心,做有根的中国人。